首頁 > 正文
萬州:讓稅法的種子在“紅領巾”心中萌芽

萬州區稅務青年走進萬州區雞公嶺小學天星校區開展稅收普法活動。趙國雲 攝

  “‘稅’字左邊的‘禾’是有稻穀、禾苗的意思,右邊的‘兌’有兌換和交換的意思。人們把自己種的糧食或者賺來的錢,一部分交給國家,國家將這筆錢用來修路、修水渠、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這些上繳的糧食或者錢,就叫作‘稅’。”近日,萬州區稅務局3名稅務青年走進萬州區雞公嶺小學天星校區五年級六班,為66名小學生帶去一堂稅收普法課,讓稅法的種子在“紅領巾”心中萌芽。

  識“稅”字,學稅史。課堂上,稅務青年魏若羽通過播放“稅史知多少”動漫視頻,幫助學生們了解中國稅史發展脈絡,感受稅收發展的歷史變遷,激發大家學習稅收歷史的興趣。“從夏朝的‘貢’,到魯國的‘初稅畝’,再到清朝時的‘攤丁入畝’廢除人頭稅……”魏若羽介紹,稅收始終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萬州區稅務青年走進萬州區雞公嶺小學天星校區開展稅收普法活動。趙國雲 攝

  為了讓學生們進一步了解稅收對於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義,稅務青年組織學生們一起朗讀淺顯易懂的“稅收三字經”。“國聚財,作用顯;惠民生,保底線。給補貼,勵種田;促發展,育稅源……”在一字一句的齊聲朗讀中,學生們逐漸從中感受到稅收的“溫度”。

  “稅收看似離大家的生活很遠,其實稅收就在我們身邊,稅收的作用隨處可見。”稅務青年程波啟示學生們開動腦筋,從身邊人、身邊事思考稅收和小學生的&&。

  “周末,媽媽經常帶我去南濱公園玩耍,原來這個公園很可能就是用稅款修的。”“大人帶我們去飯店吃飯時,如果老闆不給我們開發票,可以打12366舉報,這是違法的行為。”“我現在讀小學,爸爸媽媽申報個稅時可以有專門的扣除。”……互動環節,學生們紛紛舉手搶答,交流自己對於稅收的理解和感受。

  “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和稅收息息相關,只有依法納稅,我們才會有更美好的生活。”該班11歲的學生羅錦希&&,將努力學習稅收知識,當個小小“稅法宣傳員”。

  “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讓孩子們知道了‘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道理,激發了孩子們對學稅法的興趣。”該班班主任張利説。

  今年1—4月,萬州區稅務局已開展3場進校園普法活動,進一步助力稅收法治理念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稅法教育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一課。”萬州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彭濤&&,將繼續依託“稅法進校園”活動,稅校攜手引導青少年學稅法、守稅法、用稅法,共同營造協稅護稅的濃厚氛圍。(陳茜 牟寒素)

編輯:邵以南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