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第八次聯席會議在重慶酉陽舉行。會上,資陽市和大足區簽訂《共建資大文旅融合示範區石窟寺文物主題游徑合作協議》(簡稱《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世界級石窟寺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據悉,資陽大足文旅融合示範區是川渝10個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功能&&中唯一一個以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為主題的合作&&。大足和資陽兩地石窟寺分佈廣泛、數量眾多、題材豐富,具有密切的關聯性和連續性。
大足石刻是集儒、釋、道三教造像於一體的大型石窟造像群,境內現有石窟寺及摩崖造像141處(166個點),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者達75處。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等5處石窟最具特色,被譽為“人類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資陽市現有石窟寺及石刻506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10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3處。資陽的石窟寺資源以安岳石窟為代表,具有“古多精美”的特點,在我國石窟藝術史中居於“上承雲岡、龍門石窟,下啟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
作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項重要舉措,資陽、大足區兩地開展了多領域的文旅協作,共同打造了“資足常樂”文旅品牌。在此基礎上,《協議》指出,接下來,兩地要共同推進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共同促進提升兩地石窟寺學術研究水平,推動大足石刻、安岳石刻等石窟景區聯動開放、預約開放,推動旅行社和媒體文物主題游徑聯合宣傳營銷,進一步豐富資陽大足文物主題游徑利用形式。
據重慶市文化旅游委黨委書記、主任冉華章介紹,近年來,川渝兩地深化合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格局日漸成型,共同組建合作聯盟27個,簽訂各領域合作協議86份,每年常態化聯合開展重大文旅活動10余項;協同推進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巴蜀非遺文化産業園、嘉陵江旅游風景道等一批重大項目;川渝閱讀一卡通、“成渝地·巴蜀情”公共文化活動深化拓展,“百萬職工游巴蜀”活動入選重慶市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推進大會典型案例。
冉華章&&,接下來,川渝兩地要加快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標誌性成果,協同提升川渝文旅在全國的辨識度和影響力。其中包括,要協同共建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攜手打造世界級産品;拓展世界級客源流量,推動本地人“川渝互游”、外地人“川渝同游”;塑造世界級品牌形象,共推魅力都市、熊貓故鄉、壯美三峽等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品牌形象等。
要聚力打造文化和旅游區域協同發展改革創新試驗區。其中包括,要突出區域協同。通過推動《川劇保護傳承條例》協同立法、聯合編制重大規劃等,加快構建統一的政策法規體系等;要破題改革創新。重點在川渝一體化新業態引導支持、新質生産力賦能文旅發展、社會力量參與共建、市場聯合共治等方面推動創新,培育具有巴蜀辨識度的改革創新案例。
要着力打造文化産品服務優質共享示範。其中包括,要聯手打造文藝精品。圍繞川渝聯合承辦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創作推出一批以巴風蜀韻為題材的優秀舞&藝術作品;要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構建“書香成渝”全民閱讀服務體系,提檔升級“川渝閱讀一卡通”項目;要促進公共服務&&聯通。依託“智游天府”“惠游重慶”等&&,推動數據共享,逐步實現川渝基於社保卡的一碼通快捷進景區等。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戴允康特別提出,兩地要將以共建風景道推動巴蜀文旅走廊建設,探索完善共建主題旅游風景道的“五個一”機制。
其中包括,要共推一個風景道旅游主題。基於文脈、路脈、水脈找準主題IP,激活沿線文旅資源,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要共建一個聯盟,為地方文旅部門、精品景區等搭建多方參與的産業協作&&。要共引一個龍頭旅行商實施運營。依託龍頭企業以市場導向策劃制定風景道“運營前置”實施方案,招商引資並整合企業,形成産業生態鏈。要聯合印發一個風景道建設方案,梳理沿線資源,確定景區(景點)吸引物和城鎮載體,找好打造提升節點。要共推一批風景道示範段。選擇現狀基礎較好的文旅資源富集路段,統一標識標牌導游導引體系。通過逐一推進風景道建設,逐步把巴蜀文旅走廊建設落在實處。(記者 吳禮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