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近900件(套)文物展示三峽出土文物保護利用成果
2024年04月23日 09:47 來源: 新華網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瓷器修復成果。新華網 陶玉蓮 攝

  新華網重慶4月23日電(陶玉蓮)4月22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妙手匠心 重現華光——三峽出土文物保護利用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一樓臨展廳開幕。

  展覽以三峽庫區文物保護工程為背景,以三峽出土文物保護修復成果為展示對象,通過“三峽文物大考古”“能工巧匠修文物”“有效利用活起來”三大部分內容,結合文物保護領域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技術,向觀眾科普文物修復和預防性保護手段,闡釋三峽文化重要價值、保護利用理念。

  展覽面積約1200平方米,展出三峽地區各區縣出土文物895件/套(珍貴文物198件/套,其中包括一級文物15件/套),是重慶近年展覽文物總數量、珍貴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展品中不乏戰國玉具劍、漢“蠻夷邑長”銅印、漢辟邪座羽人青銅連枝燈、東漢辟邪陶搖錢樹座、始建國元年銅承水盤等重量級文物,並首次面向觀眾展&&選2024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終評的武隆關口一號墓出土漆盤。展覽展出考古發掘及文物保護利用圖片80余張、實物或模型19件/套,物理互動體驗系統點位7個,視頻45套(包含專題片、動畫等),數字監測&&/系統點位4個,採用多媒體解讀、信息可視化等多元手段,對文物保護利用成果更充分地闡釋。

  此外,展廳現場設有金屬、陶瓷兩個修復室,不僅可實時展示文物修復工作情況,亦可讓觀眾親自體驗成為“文物修復師”。本次展覽還展出有出版物近千本,文創産品近百件,觀眾可在觀展之餘將三峽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帶回家。

  據了解,在三峽文物保護工程中,重慶三峽庫區開展了849項考古發掘,出土文物18.3萬件。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青銅鏡修復成果。新華網 陶玉蓮 攝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陶器修復成果。新華網 陶玉蓮 攝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青銅器修復成果。新華網 陶玉蓮 攝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陶器修復成果。新華網 陶玉蓮 攝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陶器修復成果。新華網 陶玉蓮 攝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青銅馬。新華網 陶玉蓮 攝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青銅器修復成果。新華網 陶玉蓮 攝

圖為展覽現場展示的羽人青銅連枝燈。新華網 陶玉蓮 攝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