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世界讀書日丨“數字閱讀”讓視障讀者感受“書香”
2024年04月23日 07: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4月23日電(陳雨 石柳柳 譚鑫)“別看它只是一個小小的點顯器,但是裏面有《紅樓夢》《三國演義》等上千本著作,我可以隨時隨地摸讀。”在重慶兩江新區明月湖國際智能産業科創基地內,盲人李永(化名)正在通過盲文電子書享受閱讀時光。

  盲文點顯器、有聲欄目、有聲閱覽室……為滿足視障讀者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近年來,重慶不斷探索用數字技術來改善盲人的閱讀體驗。如今,在重慶,“數字閱讀”正在幫助更多視障人士借助耳聽手摸實現無障礙閱讀,讓他們感受“書香”。

一位盲人正在使用盲文點顯器進行閱讀。新華網 陳雨 攝

 盲文點顯器 便攜的盲文“圖書館”

  盲文點顯器開發者酈鋮是重慶大學大四年級的學生。在一次暑期社會實踐中,酈鋮發現:一本常人閱讀的《地心游記》只有142頁,價格只要數十元,而製作成盲文書後的《地心游記》卻是厚厚的三大本,價格需要幾百元。“當時我就想,能不能製作一款電子書,讓視障人士也能想看什麼書就看什麼書?”酈鋮回憶。之後,酈鋮着手組建團隊,開始進行盲文點顯器的研發。

  研發初期,酈鋮和團隊小夥伴一起前往重慶市特殊教育學校進行調研,陪着那裏的視障孩子一起上了許多天的課,了解他們對讀書的渴求和面臨的困難。

  設計、製作、改進……在團隊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第一個版本的盲文點顯器成功出爐。這個點顯器的形狀像是一個沒有屏幕的平板電腦,上面是一排排的盲文字符,不僅可以讀取已有的盲文電子書籍,還可以通過軟體轉碼,將海量的書籍轉換為盲文。

酈鋮講述盲文點顯器的研發故事。新華網發(石柳柳 攝)

  第一個成品製作出來後,酈鋮將其送到了自己認識的盲人夫婦手中進行試用,對方在試用一段時間後給出了評價和建議。“好的地方是方便,點顯器裏有很多書籍可以閱讀,但還有很多細節沒有做好。比如,在盲文閱讀上,構成盲文兩個‘點’的間距要在2.5mm以內,這樣才能做到最好的閱讀體驗,但這個點顯器‘點’的間距是3mm。”這對夫婦説。

  得到反饋後,酈鋮和團隊的小夥伴們着手對産品進行迭代升級。經過一年多的日夜奮戰,2024年2月,團隊終於拿出了第二個全新版本的盲文點顯器樣品。為解決盲文點顯器外形笨重、應用場景窄、生産成本高等問題,這個點顯器總共歷經9次迭代、6次用戶測試。

  “這個點顯器很小巧,裏面的書也很多,就像一個便攜的圖書館。以前讀盲文紙質書的時候,摸讀久了,書上的點會越來越模糊,現在再也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盲人李永説。

  酈鋮介紹,這款點顯器預計在2024年下半年推向市場。未來,他希望它能幫助更多的盲人閱讀,在書中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

重慶圖書館視障閱覽室內,一位盲人正在聽書。新華網發(資料圖)

  有聲閱讀 用聲音感受閱讀之“光”

  在重慶圖書館,盲人李文蓉沿着盲道,進入館內的視障閱覽室。落座後,她拿起電腦前的耳機,開始聆聽有聲讀物。

  為了讓盲人同普通讀者一樣暢游書海、共享書香,2007年,重慶圖書館開設視障閱覽室。目前,這間閱讀室內共有各類盲文讀物17000多冊,盲文有聲讀物6100多種。“我們在這個閱覽室配備了智能閱讀器、多功能數碼助視器等設備,方便視障人士通過語音閱讀等方式,享受閱讀,認識世界。”該閱覽室負責人説。

  今年31歲的視力二級殘疾人士劉偉第一次來到重慶圖書館時,便被裏面各种先進的無障礙閱讀設施深深吸引。“聽説圖書館還有盲文打印機,可以打印我們需要的文本資料,下次我想試試。”劉偉説。

  除重慶圖書館外,重慶多個區縣的圖書館也設立了視障閱覽室。為了讓更多視障人士感受“書香”,2022年,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通過“重慶殘聯”微信公眾號和“喜馬拉雅”&&,推出“閱隨聲動”殘疾人互聯網有聲欄目,目前已發布5張專輯,近80個節目。殘疾人主播可以在此分享成長勵志類、文學名著類、紅色經典類好文,用暖心言語將每位殘障人士帶向更廣闊的世界。

  視力一級殘疾的於福軍經營着一間盲人按摩店。“我一直很喜歡閱讀。閱讀不僅能讓我認識外面的世界,還可以讓我把聽到的醫學知識運用到按摩工作上,精進我的手藝。”於福軍説,未來,他想聽更多的書,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滋有味。

  如今,在重慶,隨着“數字閱讀”的普及,更多如於福軍一樣的視障人士實現了無障礙閱讀。“數字科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彌補了我們視力的不足,幫助我們更加自如地融入社會、享受生活。”於福軍説。

編輯: 李華曾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