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熱”消費 | 從南到北,Night Walk開啟避暑游新模式

發表於:2024-07-19 18:28:43

新華網北京7月19日電 隨着入夏時日漸長,氣溫升高,全國多地都在打造“Night Walk”(夜間漫步)夜市、夜游項目,多個景區及公園延長開放時間,進一步擴展夜間消費場景,也為“夜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商圈+夜間集市”打造夏日經濟“煙火氣”

近年來,我國夜間消費不斷壯大,《中國城市夜經濟活力指數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夜游市場規模達1.57萬億元。夏季正值“夜經濟”的旺季,各地抓住時機,結合地域特色,拓展夜間夏日消費新場景。

夜市、夜食讓城市的夜晚瀰漫着濃郁的“煙火氣”。暮色四合,位於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城中街道的鐘樓巷美食街區人聲鼎沸,不少攤位前排起長隊,叫賣聲、喇叭聲不絕於耳。一家家風格迥異的餐廳、酒吧,在絢爛多彩的城市夜景中,支撐起夏日“輕度假”的悠閒時光。

“牛牛生煎”老闆告訴記者,雖然前幾日持續陰雨,但年輕游客依然很多,晚上生意也一直不錯,“每天都能賣200多份,排隊人多的時候,一鍋生煎剛出爐,兩分鐘不到就能賣完。”

“我們本是衝着‘泰州早茶’的名氣來的,但晚上夜市的小吃同樣令人驚喜,沒想到泰州的夜生活也這麼有煙火氣。”來自浙江的唐女士説。

圖為泰州市海陵區城中街道鐘樓巷美食街區夜景。胡桂材 攝(泰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城中街道鐘樓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居文霞告訴記者,鐘樓巷美食街區現有商戶115家,包含小吃、簡餐、飲品、手工藝品、花店、服裝等多種業態,幫助解決500餘人的就業需求,戶均每月營業額約3萬元。

據美團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夜間休閒玩樂消費明顯增長,其中,Live House和清吧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均增長三成。從年齡上看,30歲以下消費者訂單量佔比近半數,成為夜間消費主力軍。

業內人士&&,在旅游消費與休閒融合的趨勢下,釋放文旅消費潛力不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大牌景區,也包括夜市、小吃街等更“碎片化”的旅游場景。

特色活動助推“夜經濟”快速發展

商務部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報告顯示,60%以上的消費發生在夜間。伴隨着盛夏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快布局夜間生態,瞄準“夜經濟”大市場,推出特色活動,豐富夜間娛樂。

在去年冬季火爆出圈的“爾濱”冰雪大世界,7月6日晚,第二十二屆中國·哈爾濱國際啤酒節開幕。當晚,寬敞的啤酒大棚內人聲鼎沸,上萬名游客舉杯共飲。大棚外,夢想大舞&前蹦迪狂歡,幾千人翹首期盼早點“進棚”暢飲。

據悉,本屆啤酒節共展示來自十余個國家的三十余種品牌千餘款啤酒,一位來自俄羅斯的游客阿爾喬姆用流利的中文讚嘆道:“第一次看到這麼多國家的啤酒,真是令人大開眼界。”

據不完全統計,啤酒節開幕以來,哈爾濱冰雪大世界主園區每晚接待游客、市民不低於2萬人次。

重慶作為全國夜經濟最活躍的城市之一,也在不斷拓展夜間消費體驗。其中,“野歌音樂會”成為了近期新亮點,這種自發舉行的音樂會遍佈山城的大街小巷,參加音樂會的年輕人身份各有不同,只要你敢唱、想唱,都可以拿起話筒,成為舞&的主角。

“野歌音樂會”讓市民和游客在享受音樂的同時,帶動了周邊餐飲店的客流增長。“自活動舉辦以來,店裏的客流量明顯增加,尤其是晚餐和夜宵時段,常常需要提前預訂才能確保有座,活動期間店內整體銷售額增長了50%以上。”一家餐廳店長説。

據了解,重慶“野歌音樂會”自今年2月創辦起,已舉辦了超過30次活動,包括防空洞“搖滾之夜”、江邊“流行合唱會”等,這些帶有重慶特色的演出形式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業餘生活,也為重慶的夜經濟增添了更多魅力。

夜經濟與城市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的。夜間主題特色活動一方面延長了消費時長、吸引了更多消費者,帶動了相關産業的增長;另一方面,相關産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從而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形成良性循環。

Night walk促進“科技+文旅”融合新模式

隨着今夏“Night Walk”旅游方式的蓬勃興起,各地日益聚焦“夜經濟+科技+文旅”深度融合,力求在夜晚的璀璨燈火中,讓“Night walk”更具科技感、文化味兒。

北京延慶近期推出“媯河夜畫”夜游體驗活動,融入燈光、置景、全息投影等多媒體特效,營造出“船在景中游、船為游中景”的意境;江蘇南京打造“大夢·紅樓”沉浸式展演空間,以四大數字場景再現太虛幻境,重現《紅樓夢》經典場景……

圖為“媯河夜畫”夜游體驗活動現場。(主辦方供圖)新華網 發

數字技術不僅豐富了“夜游經濟”,也推動了文旅産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促進了傳統旅游業的轉型升級。

今年夏天,浙江杭州持續打造夜游項目,推出“杭州暑期旅行計劃”,包括一系列充滿藝術氣息的“潮生活·夜課堂”、“杭城夜讀”書香度假以及全新升級的“杭州奇妙夜”等多項夜間特色活動,進一步拓寬“夜經濟”品牌圈。其中,“杭州奇妙夜”活動推出的《湘湖·雅韻》《黃龍洞夜秀》《水之靈》《如夢上塘》《今夕共西溪》等7&旅游演藝“夜秀”,讓市民游客一站式領略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與魅力。

圖為《今夕共西溪》沉浸式“夜秀”演出現場。(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供圖)新華網 發

數據顯示,“杭州奇妙夜”活動僅7月12日至14日三天時間,就吸引線上線下市民游客251萬人次參與。其中,錢江世紀公園現場參與人數37.2萬人次,人流量環比上一週同期增長1140%。

多位業內人士&&,高溫之下,旅游從業者不斷推出夏日旅游新玩法,在“夜經濟”逐步釋放巨大“磁吸力”背後,既是文旅行業多元、包容和活力的具體體現,也是加持夜間消費場景不斷突破的創新。

在未來,隨着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將不斷賦能文旅産業,優化游客體驗。

政策&&助力“夜經濟”蓬勃發展

智研瞻産業研究院報告顯示,我國夜間經濟市場規模已從2018年的22.54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50.25萬億元。

如今,“夜經濟”正在成為推動就業、消費、城市繁榮和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對此,國家相關部委也積極&&政策舉措,推動夜間經濟發展。

今年1月,文旅部公布了總計102個第三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快布局“夜經濟”,創新供給形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在近期印發的《關於打造消費新場景培育消費新增長點的措施》中也明確提出,引導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創新發展,並將其作為創新消費場景的舉措之一。

文旅部&&,將指導有關機構發布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指南,推介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同時,支持集聚區根據自身類型特點舉辦國風國潮、藝術時尚、演出展覽、美食消夏等主題特色消費促進活動。引導集聚區豐富文旅産品供給,組織各地豐富夜間文旅産品、開展消費惠民活動。

在各方推動下,“夜經濟”有望持續成長,進一步促進消費的穩步復蘇和擴大。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研究員關利欣此前&&,夜間經濟不僅豐富了城市的內涵,還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提升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隨着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夜晚已成為人們工作以外放鬆和社交的重要時段。同時,城市功能逐步從生産向消費轉變,旅游觀光、購物、娛樂等服務消費需求也在加速釋放。

記者:顏秉光、李元元、翁璟、李然、陳席元、李海嵐、才萌、馬江、韓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