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數字化”檔案讓文物煥然“新生” 重慶渝中創新使用新技術賦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試點工作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試點工作中,重慶市渝中區用數子化手段賦能文物普查試點工作,初步形成文物建築三維激光點雲、國土空間實景三維文物立體一張圖等一批數子化成果。

文物建築三維激光點雲影像——文物建築截圖。

  據介紹,文物建築三維激光點雲,是針對單個文物建築的數字化運用成果,用於將某一處文物建築還原成一段高精度的數字化三維立體影像。

  在這段影像中,立體的文物建築置身於立體空間中,可進行360°旋轉,在保證每一處細節高精度還原的基礎上,實現文物每個側面的呈現。“這種文物建築的數字化留存,不僅可保留同一時刻文物的原貌,還可用於後續文物的保護、研究、利用。”渝中區文旅委有關負責人&&。

國土空間實景三維文物立體一張圖——渝中半島展示。

  國土空間實景三維文物立體一張圖可全面完整展示文物的城市分佈和周圍環境要素。

  遠眺,半島輪廓清晰、各色建築鱗次櫛比;細觀,那綠蔭掩蓋處、車水馬龍旁、摩天高樓間,到處都是一處處承載厚重歷史的文物建築;湊近再看,重慶市人民大禮堂、中法學校舊址、大田灣體育場、鵝嶺抗戰遺址群等紛紛巍峨屹立、清晰可見。

  該負責人介紹,這張圖可真實還原文物建築的歷史要素,即某一歷史時刻的文物周邊的道路分佈、地勢走向、建築設置。即使後來城市更新,周邊環境發生改變,這張圖也能給後來的文物研究留下依據。

國土空間實景三維文物立體一張圖——文物建築展示。

  “渝中區江水環抱、山勢起伏、具有獨特的山水格局,不可移動文物多以臨江、靠山的位置分佈較多,無形增加普查的實施難度。”該負責人稱,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渝中區按照國家文物局文物普查技術方案,在傳統文圖測繪技術基礎上,將一系列高新測繪技術和數字化手段用於整個普查測繪工作。

  例如,高精度北斗定位技術和智能全站儀數字化測量技術可用於文物本體坐標及周邊環境數據的採集,形成文物地圖的初步基礎;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實現對文物高分辨率色彩數據採集,也是形成文物建築三維立體影像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傾斜攝影技術完成文物周邊約100米範圍內的道路、綠化、建築物等環境數據採集,可用於後續製作國土空間實景三維文物立體一張圖;近景攝影測量技術,對文物本體的紋理、結構等細節特徵進行數據採集,提高文物建築數字化轉換的實景效果。

  該負責人&&,以前開展文物相關工作主要採用“國土空間矢量圖”,即傳統的二維平面地圖。如今,渝中區利用數字化手段,將文物搬到了三維立體空間,形成了全新的“數字化”檔案。這不僅實現了讓文物“立起來”,同時進一步提高文物呈現的精確度、實景感,為後續文物的傳承保護、展示應用打下基礎。

編輯:陳蒙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