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以科技賦能博物館場景 用數字技術傳播文物故事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網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衛。華龍網記者 張質 攝

  今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推動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文藝院團,發展文創産業、新型媒體、智慧廣電、數字出版等新業態,力爭文化産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

  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重慶網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衛帶來的提案《關于提升我市博物館場景下數字技術應用的建議》,正是與此相關。

  通過走訪調研重慶市文物局、大足石刻研究院、重慶三峽博物館等單位,馬衛發現,隨著科技進步,針對觀展多樣化、年輕化的市場趨勢,市內博物館對數字技術的運用進行了探索。但總體看,數字技術在博物館場景下的運用,全國均處于探索階段,存在缺亮點、差技術、功能少、推進慢等短板,我市博物館也存在同樣不足。

  馬衛表示,當前,博物館運營經費主要依賴財政撥款,經費主要用于文物保護、修繕,用于數字項目建設的份額很少。專業人才也較為匱乏,引進難、流失多;宣傳不足,讓文物活起來的手段不多;市場化嚴重不足,無法讓數字文博産品産生經濟效益,導致博物館缺乏再投入的動力。

  對此,馬衛建議:

  打造數字文博“樣板間”。博物館“雲展覽”精品項目,以數字化形式展示實體博物館或文化遺産的場所,可實現線上展示、教育、學術研究等多種服務;博物館AI數字人導覽係統,用AI數字人作為導覽員,為遊客提供景區路線規劃、相關資訊查詢及景點導覽講解等沉浸式交互體驗;以數字化為支撐的新型展陳方式,如數字沙盤、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交互等,為觀眾提供高科技、沉浸式的視覺震撼體驗。

  打造重慶文博數字化推廣體係。確立品牌IP體係,重點推廣“紅岩革命、三峽、大足石刻”三大博物館的品牌IP,使其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的文博品牌,升級打造“統戰與抗戰、歷史與工業、自然與科技”三大優質品牌IP,使其成為具有全國知名度的文博品牌;建數字推廣基礎矩陣,出臺指導性文件,根據重慶文博的IP品牌體係,搭建數字化推廣矩陣;用數字技術傳播文物故事,利用最新的AIGC技術,借助新媒體平臺,市場化運營的思路,講好文物故事。

  完善人力、資金、政策支援。培養引進“文保+數字”復合型人才,加強文物數字化專項資金支援;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文博事業,對于投入文物保護科技創新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對于有投資文博事業意願的企業,要放寬準入條件,發揮制度供給優勢,讓更多精彩的數字化遊覽項目在博物館場景落地。(首席記者 董進 記者 梁浩楠)

編輯: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