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巴南:做好科學教育“加法”點亮青少年創新夢想
2023年12月23日 11:24 來源: 新華社

  在位于重慶市巴南區的融匯小學,10年前,最“高大上”的科學教育基地是一處氣象園,專職科學教師僅2位。10年後,校園裏有了3D列印、鐳射切割科學工作室,在一批科學教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自在徜徉在奧妙無窮的科學世界。

  教育“雙減”背景下,如何做好科學教育“加法”?重慶市巴南區給出的答案是,抓好師資隊伍建設,促進科學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從教近10年的科學教師余建梅對此深有感觸。2014年,化學專業畢業的她,通過公招考試來到融匯小學擔任專職科學教師。但一開始,對物理、生物等領域的“跨界”教學並不順利。

  在青年結對導師鄭孝倫的指引下,余建梅努力突破自己,課前5分鐘開辟科技前沿板塊、課中進行科學思維訓練、課後開展豐富多樣的科技競賽指導……近10年來,余建梅輔導學生參加市區級以上科技類比賽獲獎140余項,其中6項為國家級獎項,2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

  令她印象深刻的一名學生名叫但林曦。6年前,這個男孩剛上一年級就展現出對科學的喜愛,在老師引導下,他不拘泥于課堂科學實驗,更在觀察生活中嘗試創新。今年9月,但林曦發明的“葫蘆防滑筷”參加2023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第三屆青少年專利孵化展獲得金獎。

  “科學教育並非高深的‘武林絕學’,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余建梅認為,孩子們充滿好奇心、求知欲,只要用心引導,他們就會用創新思維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在全面發展中茁壯成長。

  課堂上,余建梅正在指導學生開展科學實驗。(重慶市巴南區融匯小學信息中心供圖)

  巴南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李孝琴介紹,全區現有小學科學教師221人,近年來區教委構建起“普及培訓—創客聯盟—名師工作室”師資隊伍建設模式,鼓勵開展項目式、主題式學習,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科學綜合素養,並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等優質數字資源,努力培養中小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在重慶市實驗中學的科技館,科技互動、實踐創作、天文觀測、迴圈生態四大中心是所有高一新生入學開啟科學教育的第一站。各種有趣的科技試驗裝置、動植物標本在學生們心中種下了“好奇的種子”。

  科技館五樓的科技實踐創作中心已建成技術設計室、木工制作室、無人機工作室、3D列印室等,學生們在科學老師指導下,以課堂和社團活動形式開展實踐創造活動,課余時間隨時可以開展科技創作。

  “學生在高中階段精力充沛、思維靈活、想像力豐富、學習能力強,是培養科學創新素養的最佳時機。”重慶市實驗中學信息中心主任陳偉説,學校在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科學創新素養的培養,助力學生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

  圖為重慶市實驗中學科技實踐創作中心,學生們在這裏開展實踐創造活動。新華社記者吳燕霞 攝

  “一個區域的發展不是最終目的,要讓更多孩子走近科學、愛上科學。”李孝琴説,下一步巴南區將夯實人才隊伍一體化培養,健全重點培養項目和專業發展路徑,同時加快普及中小學編程教育,實施數字教育迭代升級行動,推進全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記者周思宇、吳燕霞)

編輯: 曹妤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