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在明珠社區數字化老年食堂裏取餐。新華網 發
新華網重慶12月20日電(韓夢霖)這段時間,家住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街道明珠社區的張女士每天都會帶着女兒來到樓下的社區食堂吃晚飯。
在這家食堂裏,採取“自主選菜、稱重計費、智能結算、無感支付”的智能售賣方式,居民綁定支付賬號後,每次只需刷臉就可以領取一個帶有條形碼的餐盤。取餐時,居民可通過一旁的顯示屏,清楚地看到選取菜品的名稱、重量、價格以及所含的能量及營養成分。
“打菜的時候,能對每個菜攝入的卡路裏心裏有譜,有利於健康飲食。”張女士&&。
明珠社區數字化老年食堂是重慶首家數字化社區食堂。明珠社區負責人&&,該食堂通過部署智能餐飲系統,實現了營運全場景的“數字化”升級,重構了食堂消費新場景。居民可以“按克支付餐費、按需按量取餐”,也大大減少了餐余浪費。

潼南區雙江鎮基層治理指揮中心。新華網 發
數字化賦能“微治理”
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
在重慶,數字化帶來的改變不僅讓群眾生活更加便利,也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
走進江津區鼎山街道基層治理指揮中心,一體化治理智治平台的大屏幕上顯示着待辦案件量、預警信息數等信息。江津區依託“一塊屏”,打造“指揮中心+大數據+網格化”治理體系,實現矛盾糾紛、應急事件“1分鐘響應、5分鐘到達現場、10分鐘反饋處置情況”,全區30個鎮街基層治理指揮中心形成常態化響應機制。
在綦江區,綜治信息系統實現了縱向貫通區、街鎮、村(社區)、網格四級綜治信息平台,橫向聯通56個部門信息平台,對村(社區)基層基礎信息實行一個終端採集、一個平台聯動、一個中心共享,分層級組織實施社會治理統籌協調、指揮調度、資源整合、綜合研判等各項工作。在九龍坡區二郎街道,街道基層治理智慧中心工作人員已走訪採集人口信息10.81萬條,重點建築4826個、單位場所4902個,累計流轉事件4846件,辦結率達99.96%。
今年4月,重慶市召開數字重慶建設大會,以數字化引領開創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新局面。全市各級各部門着力提升數字化技能、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通過一體化搭建“1361”整體構架(即一個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台、三級運行和治理中心、六大應用系統、一個一體化基層智治體系),錨定“一年形成重點能力”目標,推動全市各領域工作體系重構、業務流程再造、體制機制重塑,以數字化牽引治理能級、産業能級、城市能級的躍升,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永川區重慶紅江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機械加工車間內的自動化生産作業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數字基因”融入生産全鏈條
數據成為老工業基地新生産要素
作為西部地區老工業基地,重慶當前正着力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大力支持企業部署應用雲服務、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加快數字化對生産全鏈條的嵌入,讓數據成為新生産要素,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走進重慶華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峰新材料)調度中心,智慧大屏上,地理、環境、建築、設備、人員、安防等信息一目了然。“這是華峰自主研發的智慧安環一體化平台,得益於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實時掌握車間的生産動態,讓企業生産更安全。”華峰新材料副總經理盧成衝説。
智慧安環一體化平台採用了視頻集成、AI圖像識別、軌跡跟蹤、實時監測等技術。盧成衝介紹,依託該平台,涉及重大危險源、裝置設備運行、人員行為動態等的安全、環保信息會通過終端實時上傳至“雲”中心。一旦生産過程中出現異常,監測人員能在第一時間採取應急措施,確保企業安全生産。
“不僅是生産上的數字化,我們還實現了營銷、供應鏈、採購等領域的全鏈條的數字化,助推企業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盧成衝説。

華峰新材料的智慧安環一體化平台。新華網 耿駿宇 攝
華峰新材料的數字化轉型是重慶製造業企業用“數字基因”激活發展新動能的縮影。近年來,重慶持續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推工業發展跑出加速度、邁上新&階。在眾多製造業企業內,“數智”觸角已經延伸至生産、營銷、供應鏈、採購等多個環節,成為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
數據顯示,重慶全市已累計實施5578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建成127家智能工廠、734個數字化車間,越來越多的企業被植入“數字基因”。

今年智博會上觀眾體驗“人車路雲一體化互動”項目。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數字化變革延伸擴面
超大城市加“數”前行
當前,數字重慶建設正成為重慶實現超大城市治理全方位變革系統性重塑的“關鍵變量”,數字化變革向各個領域延伸擴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交通領域,重慶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識別群眾出行需求,進一步了解群眾“從哪來,要到哪去”。推動公交線網優化、軌道站點周邊步行和換乘便捷性提升,打造公交上的生活圈、軌道上的都市圈。
為更好地方便群眾乘坐軌道交通出行,從2021年起,重慶對中心城區60個軌道站點開展步行和換乘便捷性提升。目前60個項目已全部完工投用,方便了近200個小區、近百萬人出行。
這些點位是如何被篩選出來的? 重慶市交通規劃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他們基於重慶市交通綜合信息平台中的數據分析,精準識別群眾出行需求和軌道出行難點,計算市民從小區到軌道站步行時間和繞行系數、公交換乘距離和服務面積,從而評估軌道站周邊步行和公交換乘便捷性,為提升工程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持。

市民在不動産登記中心自助查詢相關業務。新華網 發
為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全市各不動産登記服務大廳設置的綜合窗口,將登記部門、稅務部門業務流程集成到一起,把原來需要多個窗口辦理的登記、核稅繳稅、繳費領證等合併為一個環節。通過連通稅務系統,整合信息採集,部門間業務協同、數據互通,同時全面使用電子簽批屏,集成人臉識別、産權展示、房産選擇、申請材料數字化、指紋錄入、簽名、拍照等功能,買賣雙方只需攜帶身份證件,即可辦理房産過戶,全程無紙化、零材料。
“通過深化不動産登記改革,現在辦理存量房轉移登記業務,只需要到一個窗口、交一套資料、與一名工作人員互動,即可當場繳納稅費領取權證,全市存量房轉移登記業務辦理平均耗時40分鐘。”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
此外,針對此前市民在辦理房産過戶時水電氣多頭申報等問題,重慶還啟動建設標準化數據接口,在“渝快辦”政務服務平台形成覆蓋全市的二手房交易與水電氣“一件事一次辦”入口功能,實現“數據跑腿”同步辦理。
重慶市還依託不動産交易登記系統,面向公眾、法院、金融機構、開發企業、房産中介、律師事務所等延伸網上辦事端口,支撐群眾便捷化辦理房屋租賃、融資貸款、入學、落戶等社會事務,大多數不動産登記事項實現不見面辦理。目前,“渝快辦”累計提供不動産登記信息查詢3099萬次;全市166家銀行等金融機構接入抵押專網,累計網上辦理抵押登記193萬件;5788家開發企業入網,累計網上辦理商品房登記154萬件;1481家房産經紀機構入網,累計網上辦理存量房預告登記1.9萬件;法院執行局、破産法庭等網上辦理查詢、查封、解封、裁定過戶等查控業務6.3萬件。

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內利用數字技術打造的魚菜共生AI工廠。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如今的山城,數字化正成為賦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基本支撐、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的關鍵路徑。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享數據超1.2萬類,開放數據突破5600類,數據開放水平位於全國第一梯隊;全市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25個、居西部第一;集聚數字經濟企業超2萬家,數字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升至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