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2月16日電(記者谷訓)12月,重慶市萬盛經開區萬盛小學一年一度的體育節正在火熱進行,這是學生們在秋季學期最盼望的嘉年華,長達兩個月的活動讓運動成為校園學習生活的一種氛圍。
萬盛小學1995年獲評重慶市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如何讓體育傳統跟上當代學生的需求,從2000年創辦至今的體育節就是一項成功的探索。
六年級學生霍弘宇在體育節上參加了短繩、長繩、隊列三個集體項目,還報名了1500米長跑。這個曾經體弱多病的小女孩説,體育節改變了她。“我以前有點虛胖,不擅長運動,所以就不喜歡,覺得運動浪費我學習的時間。”
思想轉變發生在四年級。“體育節有很多集體項目,跟同學們一起訓練讓我很快樂。我們你追我趕,比一比誰跑得更快、誰跳得更多,我的運動成績慢慢就好起來了。”霍弘宇對體育的愛好伴隨着信心的增長逐漸形成。
體育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競技性較強的比賽,如田徑、籃球、足球、韻律操等,也有更偏趣味性的活動,如自然地形跑、接力賽、拔河等,又有班級跳長繩、人人跳短繩等項目。“強調人人參與是體育節最大的特色,也是創辦初衷。”該校副校長沈明剛説。
體育節跟傳統運動會有何區別?沈明剛介紹説,這兩者形式、內容和目的都不同。運動會以各項目比賽為主,而體育節除比賽以外,還有表演、展示、親子互動、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運動會強調個人競技,是由擅長體育的學生代表班級去爭奪榮譽,而體育節則是人人參與,取班級平均成績來評比;運動會是在約一天或兩天內集中比賽,期間不上課,而體育節則是伴隨所有課程正常開展而進行的。此外,體育節還以賽促練,帶動所有學生提高運動能力、增強身體素質,重點“抓”不擅長、不愛好運動的學生,不讓一個學生“掉鏈子”。
體育教師王洪告訴記者,體育節期間孩子們很快樂,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利用課餘時間練習要參加的各種項目,體育鍛煉習慣隨之養成。同時,他們的學習壓力也得到釋放,體育節結束後臨近期末,孩子們能以一個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身體狀態迎接期末檢測。
近年來,重慶市深入開展體教融合,不斷創新學校體育教育模式,百花齊放,成效顯著。沈明剛説,體育節既是落實體教融合的一種方式,又顯示了其帶來的成果。開足體育課、用好“大課間”,讓孩子們運動能力增強了;引進校外專業教練拓寬體訓隊和課後服務項目範圍,讓孩子們會玩的東西更多了,多方面的工作成果促成了體育節活動得以多元化開展。體育節進一步養成學生運動習慣,培養了學生和家長“運動和學習可以兼得”的觀念,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