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全國多位免疫學專家齊聚山城 共商免疫醫學新思路

會議現場。主辦方供圖

  為促進免疫學發展,加強生命科學新技術交流,12月2日,第三屆全國免疫新技術交流會暨重慶市免疫學會2023年學術年會在渝召開。

  現場,來自全國多地的免疫學專家齊聚山城,共同探討免疫醫學的新技術、新概念、新方法,為免疫醫學學科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動能。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風濕免疫科長期引領我國IEI診斷、治療、預防、篩查、研究和推廣體系建設。在主旨分享和交流環節,來自該院的趙曉東教授圍繞“免疫出生錯誤(IEI)相關研究進展”這一主題,結合實驗數據和案例,向與會嘉賓分享了他和團隊對IEI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思考,希望借助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突破,做到早發現早治療,以挽救患兒們的生命。

  來自重慶醫科大學的金艾順教授,則圍繞免疫防治新技術研發與應用,結合自身十多年來在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基礎與轉化研究,介紹目前免疫防治技術的研發及轉化,包括全人源抗體技術研發、抗體藥物研發和轉化以及TCR-T細胞免疫治療等。

  接下來,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的陸路教授,圍繞“基於免疫增強技術的抗病毒廣譜疫苗研究”,分享了通用型流感疫苗研發策略、新型倣生策略的免疫增強技術的研究思路及新發病毒的廣譜疫苗研究成果等內容。

  來自陸軍軍醫大學的葉麗林教授,以“T Cell Exhaustion and Memory”(T細胞耗竭與記憶)為切入點,介紹了腫瘤引流淋巴結中存在腫瘤抗原特異性的記憶CD8+T細胞,以及該群細胞在PD-1 ICB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同樣來自陸軍軍醫大學的陳永文教授,也向與會嘉賓分享了臨床上關於病理分型、分子分型、免疫力評估、免疫力計分預測喉聲帶白斑鱗癌轉移與復發的數字解碼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秦成峰教授,還以“mRNA技術應對大流行:從疫苗到抗體”為主題進行了分享。“mRNA疫苗就是將編碼保護性抗原的mRNA,通過特定的遞送系統傳遞至機體內,從而使機體獲得免疫保護的一種生物製品。”秦成峰&&,為更好應對下一次大流行,除加強人畜共患病監測,開展全球病原體測序外,為阻斷傳播,能快速生産疫苗和加強生産能力也尤為重要。

  “mRNA疫苗的抗原靶標選擇更為精確,産能國産化可迅速放大,冷鏈成本低,容易實現人群大規模接種。”秦成峰説道。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