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十四五”期中考成績單出爐

  ■重慶地區生産總值從2020年的2.5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9萬億元

  ■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全國第十

  ■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西部第一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中西部第一

  ■森林覆蓋率全國前十

  資料來源:市發展和改革委

  11月29日,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了《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市發展和改革委公布了重慶市“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成績單,25項主要指標進展總體符合預期。

  據介紹,今年2月,重慶市“十四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工作正式啟動。從市級專項規劃和區縣規劃“自我評估”、公眾問卷調查評估、第三方專家評估、大數據輔助評估4個維度進行。

  25項主要指標進展總體符合預期

  重慶地區生産總值從2020年的2.5萬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2.9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全國第十,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西部第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中西部第一,森林覆蓋率全國前十。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全員勞動生産率16.82萬元/人,數字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30%,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03件,“一區”與“兩群”人均地區生産總值比值1.7:1。

  在創造高品質生活方面,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6%,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93歲,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2.65個。

  在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方面,地表水達到或好於III類比例98.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1%。

  在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方面,全市進出口總額達到8158.4億元。

  在安全發展方面,億元地區生産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較2020年下降0.019。

  重大戰略任務總體進展順利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市委“一號工程”確定的“十項行動”和“四張清單”加快推進,重慶四川共同制定實施120余個政策文件,共同推進4批次重大項目,18條跨區域協作經驗做法獲國家推廣。

  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全面推進。綜合性科學中心啟動建設,重組形成全國重點實驗室10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44個,研發人員超20萬人、較2020年翻番。

  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快構建,成立總規模2000億元的産業投資母基金,筆電産量連續9年保持全球第一,網絡小貸、消費金融規模處於全國前列,連續三年蟬聯“中國十大夜經濟影響力城市”榜首,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由2020年的27.96%提升至2022年的28.4%。

  城鄉融合發展全面深化,統籌實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動和“四千行動”,推進以區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由2020年的2.45:1縮小至2022年的2.36:1。

  重點領域改革多點突破,數字重慶建設強力啟動。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提升至59.7%,經營主體增長20%。

  內陸開放能級顯著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成為首個“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自貿試驗區累計培育創新成果147項,中新互聯互通實施政府和商業合作、金融服務項目達到469個。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三區三線”全面劃定,建成“兩岸青山·千里林帶”120萬畝,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穩定保持II類,碳達峰碳中和“1+2+6+N”政策體系基本成型。

  民生福祉不斷增進,新增城鎮就業186.73萬人,獲批中西部唯一的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新增公辦園學位2萬餘個,養老床位達23.2萬張,“三館一中心”免費對外開放。

  平安重慶建設紮實推進,化解非法集資存量案件349起,交付保交樓項目房屋11.7萬套,建成網格6.4萬個、配置專職網格員2.8萬名,各類生産安全事故死亡人數較“十三五”同期下降36%。

  重大工程項目推進有力有序,85個項目建成投用,216個項目正加快建設,151個項目正開展前期工作。

  努力交出“十四五”規劃實施高分報表

  未來,重慶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特別是突出拼經濟搞建設,以更大力度確保經濟企穩回升,着力抓項目促投資、促消費增信心、穩外貿穩外資、抓好惠企紓困。

  突出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以更大力度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走深走實,深入實施“十項行動”,滾動更新、迭代升級“四張清單”,提升主城都市區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實施先進製造業發展“渝西跨越計劃”,支持山區庫區強縣富民,深化川渝全方位合作。

  突出強&&聚人才,以更大力度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構建“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積極打造“重慶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重慶基地,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

  突出實體經濟支撐,以更大力度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加快構建“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大力實施“智融惠暢”工程,高水平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深入推進交通強市和現代水網、外電入渝等重大工程建設。

  突出數字化變革引領,以更大力度深化數字重慶建設,持續完善“1361”整體構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重慶辨識度和全國影響力的重大應用,深入實施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滿天星”行動計劃,實施製造業全面數字化轉型行動。

  突出抓改革添動力,以更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攻堅,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提效增能行動,實施製造業畝均論英雄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深入推進開發區(園區)改革。

  突出西部陸海新通道牽引,以更大力度提升開放水平,加強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組織能力建設,實施班列班車倍增計劃,謀劃建設中新(重慶)樞紐港産業園、中新(重慶)生命科技城等重點項目,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實施自貿試驗區領航提升行動。

  突出新型城鎮化帶動,以更大力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城市更新提升行動,系統推進“兩江四岸”整體提升,開展“小縣大城”“強鎮帶村”試點,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新路徑,深入實施城鄉融合發展示範工程。

  突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更大力度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實施千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行動,實施千億級優勢特色産業培育行動,實施千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範創建行動,實施千萬農民增收致富促進行動。

  突出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以更大力度建設美麗重慶,打好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重點任務攻堅戰,迭代升級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等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

  突出惠民富民安民,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開展百萬青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持續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高水平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基本養老和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構建“城市15分鐘品質文化服務圈”“農村30分鐘便民文化服務圈”。

  突出防風險保安全,以更大力度推進平安重慶建設,穩妥有序推進債務風險防範化解,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産風險隱患專項整治,打好保交樓惠民生攻堅戰。(記者 唐琴)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