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萬州恒合千米高山上建起萬畝“糧倉”

  11月15日,萬州恒合鄉八一村,高標準農田已完成今年秋收。特約攝影 辛飛/視覺重慶

  ■3年建成1萬畝高標準農田

  ■引導村民發展民宿,打造“稻田+民宿”“稻田+體育”“稻田+研學”等多種模式,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串聯古楓香園景區、土家族民俗館、石桶寨景區等景點,打造多條旅游線路

  11月16日,萬州恒合土家族鄉八一村雲霧繚繞。

  在一塊寫有“糧食安全 國之大者”的標牌旁,高標準農田鱗次櫛比,田間道路、硬化溝渠縱橫交織,幾名工人正駕駛着推土機來回作業,一派繁忙景象。

  “目前,恒合鄉建設了1萬畝高標準農田,明年的高標準農田新建項目也已提前啟動。”恒合鄉黨委書記魏卡介紹。

  恒合鄉平均海拔1200米,雖處於高山之上,但該鄉地形較為平坦,且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有利於水稻生長,是水稻優質産區。“但以前的農田小而散,種地成本高,效益低。”魏卡説,大多數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而留在鄉里的老人種不動地,導致大部分土地閒置。

  2021年,重慶確定了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恒合鄉是其中之一。在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同時,如何紮緊“米袋子”、守住“飯碗田”,成為恒合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工作。

  這一年,恒合鄉在前進村、五星村、裏坪村啟動了2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將“小田”匯成“大田”,並配套建設了生産道路和灌排渠道等基礎設施,讓農機下地作業,降成本提效益。

  “以前村民種一畝地,人工、農資等成本在1000元左右,而高標準農田建成後,種植成本僅需要700元/畝。”恒合鄉副鄉長鄧洪介紹,每畝土地的産量能達到1000斤,較過去增産60斤,增收100多元。

  2022年,恒合鄉在石坪、八一、七星、水口4個村新建4300畝高標準農田,並實行稻油輪作、稻漁綜合種養等耕作模式,讓一塊田地産生多種效益。今年,恒合鄉在全鄉新建3700畝高標準農田,在千米高山上建起萬畝糧倉。

  在八一村高標準農田旁的“岩上戶”院落,記者看到,一些村民將農房改造成了民宿。

  “稻田既是産業,也是景觀。”魏卡説,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之前,恒合鄉便引導農田附近的村民發展民宿,並在稻田周邊修建了跑道,規劃打造“稻田+民宿”“稻田+體育”“稻田+研學”等多種“稻田+”模式,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

  今年8月,恒合鄉舉辦了首屆大三峽大巴山高山生態“歡樂跑”活動,稻田周邊的道路便是本次活動的部分賽道,活動期間還舉行了土家民歌、土家擺手舞、篝火晚會等特色演出,吸引了近千名游客前來參加。

  “恒合鄉旅游資源豐富,擁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古楓香園景區、土家族民俗館、石桶寨景區等景點,我們將把這些景點與稻田串聯成線,打造多條旅游線路。”魏卡説,同時恒合鄉將進一步提升高標準農田的規模,在2025年前建成2.5萬餘畝高標準農田。(記者 蘇暢)

編輯: 曹妤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