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沙坪壩區雙牌齊出保障“兩江四岸”公共安全

  近年來,隨着重慶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取得積極成效,親水岸線、綠色岸線游客倍增,中心城區“兩江四岸”公共空間安全風險逐漸凸顯。

  記者從沙坪壩區應急管理局了解到,為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沙坪壩區統籌發展和安全,強化規建管協同,優化城市濱江風貌,運用數字化手段,積極探索城市安全治理新路子,推進“兩江四岸”公共空間生態、交通、便民、安全一體化提升,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

  多措並舉

  消除自然岸線消落帶的安全風險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就是通過實施‘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項目,從根本上消除自然岸線消落帶的安全風險,夯實‘兩江四岸’公共空間安全基礎。”,沙坪壩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説。

  磁器口,承載着巴渝文化和重慶人的鄉愁,因此成為“兩江四岸”治理工程的主角之一。據悉,磁器口濱江片區治理岸線長2.3公里,治理面積約46萬平方米,今年6月已完成“恢復磁器口碼頭、新建特鋼碼頭”,為市民增加了親水空間,提高經濟價值。

  “磁器口碼頭這裡十年九淹,光2019年我們店就被淹了八次。但是今年夏天沒被淹,碼頭新修之後被淹的次數少很多。”陳麻花食品公司的總經理楊學武&&,隨着治理工作的落實,游客數量增長,且在碼頭的滯留時間加長,為商戶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治理工程的另一個主角是“嘉陵江岸線貫通工程—滴水岩至磁器口段”項目。“這裡以前就是亂石壩,坡又陡,根本不敢來,”土灣街道社區居民走在羊角堡碼頭上回憶到,“現在我們經常帶孩子來碼頭散步,旁邊還有很多騎自行車的。”

  放眼看去,居民口中的“亂石坡”搖身一變,成為寬敞平整的人行步道、休閒碼頭,陽光充足的午後,不少人騎着自行車在道上兜風。記者注意到,有幾名着裝統一的大爺在步道上來回巡視,上前詢問得知,他們是石門冬泳跳水隊的隊員,常年在此志願實施水上救援。

  據悉,為保障人們江邊出行安全,沙坪壩整合區級東部應急救援隊和臨江街道的市政執法、平安聯防等隊伍力量,組建“兩江四岸”公共空間應急救援隊伍;同時,與應急救援協會、藍天救援隊、方舟救援隊等社會組織簽訂應急救援合作協議,強化救援指導與實戰演練,協同做好沿江區域應急處置。

  石門冬泳跳水隊隊員,常年在江邊志願實施水上救援。華龍網 實習生 常涵笑 攝

  強化數字賦能

  提升智治水平

  嘉陵江流經沙坪壩轄區共17.68公里,受四川、陜西等上游地區強降雨影響,沙坪壩區臨江區域常年經受洪澇災害、城市內澇等風險考驗。推進“兩江四岸”整體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

  “我們經過了人防、物防到技防的曲折經歷,最終通過數字賦能,打贏了嘉陵江防汛救災‘主動仗’”,沙坪壩區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楊達説,嘉陵江防汛指揮決策支撐系統具備高度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的優勢,實現一圖通覽、一網統管、一鍵調度。系統跨區域集成嘉陵江流域氣象衛星影像、水體遙感、雷達拼圖等信息,跨行業匯總應急、氣象、住建等部門數據,建立洪水推演模型和疏散對象數據庫,通過手機信號精準錨定臨災群體,自動發送預警信息。

  今年入汛以來,沙坪壩區得益於嘉陵江防汛指揮決策支撐系統,及時啟動防汛IV級以上應急響應9次,成功應對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7次。

  “早幾年磁器口碼頭被淹,我們都是提前1、2個小時才接到通知,匆匆忙忙,很多東西來不及搬,都損失掉了。”楊學武感慨萬千,“現在提前兩三天就會預警,還會告訴你準確的水位線,汛期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王旭睿 實習生 常涵笑)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