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參考消息特稿丨 “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惠及世界
2023年11月09日 15:49 來源: 參考消息

  【原標題】應對全球挑戰 增進民生福祉——“一帶一路”科技合作惠及世界

  文/王金濤 趙宇飛 周聞韜 李曉婷

  在非洲,中非合作項目“萬村通”為數以千萬計民眾帶來穩定的衛星電視服務,拓展他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在拉美,中國和巴西專家聯合在巴西巴拉那河和巴拉那帕內馬河流域繁育放流魚苗,建立起富有韌性的本地生態體系;在東南亞,中國專家團隊與柬埔寨、泰國合作夥伴在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領域開展免費篩查診療、新技術推廣合作……

  上述場景在世界各地同時上演,從不同側面折射出科技合作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剛剛在重慶閉幕的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首次發布“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成果,還首次提出《國際科技合作倡議》,宣布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專項合作計劃。

  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

  在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得益於中哈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合作項目——奇姆肯特煉廠現代化改造的實施,這座絲綢之路古城煥發新機。

  改造後,煉廠排放的污染物減少約90%,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3萬噸,原油加工能力也大幅提高,不僅使奇姆肯特煉廠步入綠色環保煉廠之列,也結束了哈薩克斯坦不能生産高標號燃油的歷史。

  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糧食安全……當前,人類正面臨不少全球性挑戰。“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已成為共建國家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關鍵支撐。

  11月6日至7日,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在重慶舉行,本屆大會以“共建創新之路,同促合作發展”為主題,國內外科技人員、企業負責人、政府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等約800人與會。其中,應對全球性挑戰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話題。

  “複雜的全球問題需要多方參與才能共同解決,合作&&和載體將匯聚資源、專業技能和創新思維,幫助各國攜手應對共同面臨的挑戰。”蒙古國教育科學部部長恩赫阿木格朗在大會上發言時説。

  本屆大會發布的“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成果顯示,我國已與80多個共建國家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共建50多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在共建國家建成20多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和70多個海外産業園,建設了9個跨國技術轉移中心,累計舉辦技術交流對接活動300余場,促進千余項合作項目落地。

  9月19日,當地員工在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的中國援尼農業技術示範中心展示秧苗。(董江輝 攝)

  在糧食安全領域,中國農業科學院專家赴科特迪瓦、保加利亞、越南等多國開展雜交水稻技術培訓與交流,並邀請各國代表來華培訓,促進雜交水稻技術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廣泛應用。

  在生態環保領域,中國和坦桑尼亞兩國合作開展水環境聯合考察,制定適合當地發展水平的水環境監測技術方法,提升水環境保護硬體設施和科研人員的水平。

  “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尤其當前國際團結和多邊主義受到一些威脅,這使我們更需要加強全球治理,反映發展中國家的關切,科技合作應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南非高等教育、科學與創新部部長布萊德·恩齊曼迪在大會主旨演講中説。

  改善共建國家生活條件

  在非洲國家剛果(布),木薯的命運因“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項目而改變。木薯是當地農民的主要口糧和經濟來源之一,但受制於種質資源有限、栽培技術不足,當地木薯産量較低。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專家將中國木薯品種帶到當地,與當地科研人員合作研發出高産木薯品種,平均畝産實現翻番,農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條件得以改善。

  10年來,一項項科技民生工程,幫助共建國家民眾改善生活條件,增進民生福祉。

  在農業領域,江蘇省農科院與泰國農業大學合作開展特色豆類新品種及綠色增産增效技術合作研發,促使産量比當地品種提高19%以上;在交通領域,由中鐵隧道集團建設的烏茲別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將費爾幹納到首都塔什幹的時空距離從一天縮短到約3個小時,改善了當地人的出行條件。

  在通信領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為包括“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在內的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北斗加速定位和高精度服務,有效改善當地通信水平;在醫療領域,中國國藥集團與塞拉利昂衞生部合作開展移動診所服務,由中國提供的移動診所能滿足當地民眾常見疾病的檢查和常規急救要求。

  “10年來,‘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為共建國家帶來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獲得感的提升。”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這充分證明“一帶一路”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實際舉措,將給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構建全球科技共同體

  在本屆大會主題活動“青年科學家論壇”上,尼泊爾青年科學家蒂斯塔·普拉賽·喬希向來自“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100余名科技工作者演示了自己最新的水資源研究成果。

  10年前,蒂斯塔獲得首批“中國科學院與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獎學金計劃”資助,到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求學,如今已成長為一名環境工程科學家。蒂斯塔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希望繼續參與到‘一帶一路’科技合作項目中來,也希望‘一帶一路’科技合作為更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正如蒂斯塔的期待,中國在本屆大會上提出一系列倡議、舉措,將“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向縱深推進。

  在本屆大會上,中方首次提出《國際科技合作倡議》,倡導並踐行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合作理念,堅持“科學無國界、惠及全人類”,攜手構建全球科技共同體,包括堅持崇尚科學、創新發展、開放合作、平等包容、團結協作、普惠共贏等六方面具體內容。

  “如今,科技合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摩洛哥穆罕默德一世大學校長亞辛·扎爾盧勒説,“我們要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建立長效合作機制,促進知識和人才的流動,鼓勵各國科研人員參與合作。”

  “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專項合作計劃也在本屆大會正式發布。中方將啟動實施可持續發展技術、創新創業、科技減貧、空間信息科技等專項合作計劃,未來5年將把同各方共建的實驗室擴大到100家,為各國發展提供更多科技原動力。

  “在邁向光輝未來的道路上,‘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必將成為關鍵舉措。”布萊德·恩齊曼迪在大會主旨演講中&&,“請相信我們有能力改變未來,讓我們攜起手來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