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開州區滿月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陳席: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這幾天,陳席在開州區滿月鎮和馬營村之間來回奔波,他要帶着魯渝蔬菜公司的技術人員在馬營村推進佔地100多畝的馬鈴薯育種基地、蔬菜大棚基地建設。

  在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的10多年裏,陳席帶領全鎮6個行政村在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獨立自主經營、集體經濟聯合社託管經營等8種項目發展模式上進行了探索,不僅增加了集體經濟收益,還帶動群眾增收,提高了村民參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2006年,陳席從三峽學院生物教育(師範類)專業畢業,回到老家開州的一所鄉鎮初中當生物老師。家訪時,他看到因為缺少産業支撐,農村不少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十分感慨。

  “如果每個村都有一個支柱産業,就會吸引青壯年留下來,投身鄉村振興事業,把家鄉建設得更好。”抱着這樣的想法,陳席來到農村工作第一線——滿月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

  當時的滿月鎮要搞農村集體經濟也並非易事,道路泥濘,産業薄弱,絕大多數農民種植的依然是傳統的“三大坨”——玉米、紅薯和馬鈴薯,其他經濟作物和産業規模種植幾乎沒有。

  經過多方“取經”並向農業專家諮詢後,陳席意識到,滿月鎮土地寬廣、人口較少,又處在高山地區,比較適合種植高山蔬菜、中藥材。於是,陳席想了很多辦法發展相關産業。

  以集體經濟自主經營模式為例,滿月鎮農業服務中心爭取上級資金髮展項目,村集體經濟聯合社負責日常管理、市場銷售。採用該模式的甘泉村印象甘泉藍莓基地項目,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10.5萬,集體經濟獲得利潤4萬元。

  事實上,2022年,滿月鎮6個村集體經濟聯合社共發展集體經濟項目37個,實現集體經濟收入452萬元,利潤近80萬元。

  如今,陳席構思了一份滿月鎮農業産業“1122+N”的總體規劃,即:到2025年,建設1000畝高山蔬菜基地,1萬畝馬鈴薯基地,2000噸高山臘肉加工基地,2萬畝高山中藥材基地,並打造中蜂、藍莓、冷水魚等多個特色産業。“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村民樂呵呵地説。(記者 李志峰)

編輯: 曹妤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