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一位基層家庭醫生的畫像

  一個周三的上午,醫生陳華英帶着血壓計、血糖儀、聽診器等設備來到西永街道興隆溝村,為癱瘓在床、行動不便及出行困難的老年患者進行檢查等。為了方便群眾,陳華英常常入戶提供服務,這是她每月的固定行程之一。

  陳華英是重慶市高新區西永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一名家庭醫生。事實上,在扎根基層的十幾年裏,陳華英和團隊成員走遍了轄區的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熟悉眾多患者的疾病發展和家庭情況,她逐漸成為轄區群眾最親近也最信賴的家庭醫生之一。

  人民防治健康的“守門人”

  “還記得剛開始簽約家庭醫生時,居民因為不知道家庭醫生能做什麼,認為其沒有意義就不願簽約,所以工作開展起來很困難。”陳華英回憶道。

  對於家庭醫生而言,患者的信任是開展服務的關鍵。怎麼做?陳華英常常會帶着設備上門,跟群眾拉家常仔細詢問疾病史、免費測血壓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等,監測患者身體情況的同時還宣傳防治知識,叮囑患者及其家人做好自我保健預防。在看得見的行動中,患者對家庭醫生逐漸了解。

  “陳醫生,我們娃兒有點不舒服噢”“陳醫生,你幫我看哈報告嘛”“陳醫生,我這個病惱不惱火用不用到上級醫院去看看嘛?”……從“醫不叩門”到“主動上門”,體現了大家對家庭醫生陳華英的認同。“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沒有多餘的技巧,除了良好的溝通,唯有真心實意為患者解決問題。”陳華英説道。

  此外,陳華英以暢通家庭醫生與居民聯絡渠道為抓手,建立了穩定的服務關係。通過發放家庭醫生簽約卡,建立微信或QQ群,患者可以及時&&到家庭醫生。醫生常駐群裏,能及時回答患者的各種問題,也會根據四時、節氣、各種節日,發布健康預防保健知識,並定期開展各種健康教育宣傳培訓,提高群眾自我健康管理意識達到自我健康管理的目的,從而提高群眾對家庭醫生的認同感和信任感。

 群眾所需深切的“關懷者”

  除了負責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陳華英還管理了一個特殊群體——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在我剛接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時,有一個家庭讓我記憶猶新。”陳華英表示,當時打電話才説了幾句,患者家屬就哭了起來,訴説家裏有兩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需要照顧,上有九十多歲的老父親,還要負責一家人的生活開銷,生活壓得她喘不過氣。聽到這裡,陳華英心裏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就去她家進行了家訪。

  為了幫助其減輕經濟負擔,陳華英&&精神衞生中心申請了686免費項目、免費住院和免費服藥等。陳華英説:“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都力所能及地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困難,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跟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溝通與其他患者不同,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作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很多患者及家屬害怕被人用有色眼鏡看待,他們不容易相信別人,也不願過多表達自己的情感。“我會與他們平等相處,站在他們的立場,從對他們有益的角度展開對話,比如怎麼辦理特病、怎麼領取免費藥物,給他們講解救治救助政策等,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陳華英説,首次溝通往往會花費兩到三個小時,一次溝通不到位還會進行多次溝通。

  付出的努力在時間的推移下都看到了回報,許多曾經憂慮擔心自卑膽小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重新拾掇起了對生活的希望。每每聽到簽約患者的好消息,都讓陳華英更加堅定選擇這份職業的決心。

  從2010年在上海、北京等地試點,到2016年全國範圍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已走過了十多年。如何進一步提升簽約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陳華英表示,可借助全市“兩病”的辦理、産後訪視入戶、免費兒童保健、幼兒園體檢、預防接種、入戶對行動不便、出行困難的人群體檢的時候加強服務,深入社區、學校,工廠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提高他們對家庭醫生的認識感受。

  現如今,陳華英表示,西永街道重點人群簽約服務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但一般人群對家庭醫生所知甚少,“如何讓更多人了解家庭醫生,化被動為主動簽約,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據悉,就在9月中旬,重慶市衞生健康委等聯合印發《重慶市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2023年各區縣(自治縣)全人群和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將分別達33%和73%以上。到2035年,力爭全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7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85%以上。(歐鴻)

編輯:張聰聰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