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3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聚焦“一老一小一新” 中信銀行持續加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編者按:

9月15日—10月15日,以“匯聚金融力量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23年“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教育宣傳月”在全國開展。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重慶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重慶市分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重慶監管局和重慶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的組織下,重慶轄內金融機構積極向廣大金融消費者普及基礎金融知識、提示金融風險,倡導理性消費、價值投資觀念,助力推進行業誠信文化建設,營造安全穩定的金融環境,樹立金融為民、金融惠民、金融便民理念,展現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新擔當、新氣象。

近年來,中信銀行以客戶為中心,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等重點群體,從提供高質量産品服務和普及金融知識兩方面發力,持續加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幸福+”專屬服務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金融需求

中信銀行不斷升級“幸福+”老年客戶服務體系,搭建“幸福+財富”“幸福+健康”“幸福+優惠”“幸福+學院”“幸福+舞&”“幸福+傳承”六大服務板塊,滿足養老客群的個性化金融服務需求。

經過十餘年耕耘,截至2023年6月末,中信銀行服務的50周歲以上客戶超過2200萬戶,管理資産達到1.78萬億元。同時,該行積極推進線上和線下適老化改造,推動解決老年人應用智能技術困難等問題。

中信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道,當前,一些犯罪分子針對假借“養老”之名,利用老年人關注健康養生、投資理財等特點,獲取老年人信任,並通過設置陷阱、誘導消費、實施詐騙、非法集資等犯罪手段,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中信銀行工作人員針對當前常見的養老理財騙局,概括了四點建議:一是要不輕信所謂“高回報、低風險”的各類投資和虛假承諾;二是要警惕“熟人介紹”“免費活動”“專家講座”等各類活動中帶有的洗腦消費;三是遇到誘惑型投資或活動,多與子女、家人溝通聽取意見;四是如果被騙要及時報警、留取證據、積極維權,切實保護好自身合法權益。

深入開展青少年金融知識普及教育

中信銀行高度重視青少年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工作,注重把握青少年群體的知識水平和行為特點,針對性開展“送金融知識進校園”“少兒財商課”“青少年消保書畫大賽”等活動,幫助廣大青少年更好、更多地了解金融行業,學習金融知識,掌握金融工具,樹立合理借貸、理性消費觀念。

同時,持續加強校園貸典型案例宣傳教育,引導青少年防範校園貸、套路貸等非法借貸,提升青少年防騙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該負責人&&,希望通過加強對青少年群體的權益保護,推動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輻射經濟社會”的效果。

金融服務護航新市民融入新生活

中信銀行高度重視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針對新市民在社會融入過程中的相關痛點及需求,通過安居、創業、消費、生活四個方面積極提供應對方式。

支持購房安居方面,中信銀行對符合當地“限購限貸”住房信貸政策的異地戶籍客戶開放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並創設安居場景消費貸款産品,滿足新市民在新城市的購房和裝修需求;支持創業經營方面,通過優化現有個人經營性貸款産品政策、探索創設政府擔保類新市民創業貸款産品等舉措,持續加大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獲得消費信貸方面,中信銀行信秒貸業務已與169家公積金中心建立數據合作;生活服務創新方面,中信銀行通過搭建信用卡“健康服務&&”、豐富“動卡空間”APP生活繳費場景、打造“幸福+”養老賬本等舉措,為新市民提供一站式的醫療、生活及養老服務。

該負責人稱,“讓財富有溫度”不僅是中信銀行的品牌主張,也是中信銀行作為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責任和擔當。維護客戶的各項合法權益,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正是中信銀行踐行品牌主張、消保為“民”的體現。未來將堅持“消保為民”的初心,不斷探索創新客戶服務文化及客戶體驗模式,將消保理念貫穿到産品和服務創新之中,更好發揮消保工作在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促進業務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性作用,做客戶身邊“有溫度”的銀行。

編輯:朱俊潔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