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沿着長江探尋璀璨文明 媒體團走進重慶雲陽、奉節

媒體團走進雲陽張飛廟景區。華龍網記者 吳禮霜 攝

  萬里長江孕育了長江文化,哺育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其中,重慶流域尤其是長江三峽段作為長江標誌性河段,形成了眾多世界級旅游資源,是長江文化歷史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長江文明論壇召開之際,11日,“長江文明 千年文脈”主題探尋活動走進重慶雲陽、奉節,中央媒體、沿江省區市媒體記者一同探訪長江歷史文化根脈,見證重慶長江沿線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成果。

  近90%構件來自舊址

  張飛廟搬遷堅持“不改變文物原狀”

  在雲陽張飛廟景區,媒體團先後參觀了有張飛坐像的張飛廟正殿,當年劉、關、張桃園結義的結義樓,以及藏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等作品的字畫長廊,不止一次為廟內展出的歷史文物而驚嘆。

  然而,令人驚嘆的除了豐富的歷史故事,還在於此前它因修建三峽工程閉館拆遷重建後所呈現出的近乎1:1文物還原。據了解,因修建三峽工程,張飛廟於 2002年閉館拆遷,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溯江而上32公里,於2003年復建開館,張飛廟現存建築近90%的構件都是老廟拆遷來的材料。

  如今,張飛廟依山傍水,濃蔭蔽日,文物陳列不僅按舊貌還原,還在修復人員的精心管理下煥發新的生機。“就在前幾天,廟裏的大柱剛剛完成漆面修復,接下來,石刻等石質文物、木質文物和書畫作品的保護修復也將提上日程。”雲陽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副所長陳昀説。

  與此同時,為充分展示三國歷史文化,景區還沿江新打造了三國印巷特色風情街。接下來,依託餐飲酒吧、工藝作坊、特色休閒等一體化業態,該風情街將打造成為“一站式”文化旅游休閒生活目的地和“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樣板地。

  多措並舉發揚詩詞文化

  奉節打造“一詩一景”文旅融合場景

  “長江文明 千年文脈”主題探尋活動第二站走進重慶奉節,媒體團先後探訪白帝城·瞿塘峽、夔州博物館,感受長江三峽文旅融合、“一詩一景”的獨特魅力。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當膾炙人口的詩句中的場景真實出現在眼前,媒體團成員忍不住驚呼好美。“今天來到白帝城,我看到的不僅是絕美的山景江景,還是長江流域歷史上留下的璀璨文明。”青海日報記者劉程錦感慨道。

  千百年來,以李白、杜甫、劉禹錫、陸游、白居易、蘇軾等為代表的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在奉節留下10000余首傳世名篇,成為全國現存詩歌最多的縣城。

  據了解,為充分這些文化資源,提升夔州詩詞的影響力,奉節於2001年啟動夔州詩詞收集與編撰項目,於2009年正式出版《夔州詩全集》(9卷),共收錄歷代742位詩人詩詞作品4464首;奉節連續6年舉辦中國·白帝城國際詩歌節,創成全國首個“中華詩城”,六度聯手《中國詩詞大會》,呈現奉節文化名勝。

  另外,為突出景區特色,奉節深化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文化植入和特色文化展示,打造“一詩一景”,深度闡釋詩與城的關係,在城區老舊小區改造中強化文化融入,增添城市文化內涵。接下來,全縣將全力為白帝城·瞿塘峽國家5A級旅游景區爭創國家級文明旅游示範單位,同時圍繞旅游做好服務,配套建成五星級旅游飯店。(記者 吳禮霜)

編輯: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