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留抵退稅政策添力,上半年71.1億元退稅款已到賬

我國去年實行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成為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性舉措。今年,針對全行業的留抵退稅政策,13個特定行業納稅人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小微企業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仍然有效,持續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重慶市稅務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重慶663戶次企業受益,累計到賬退稅款71.1億元。

其中,13個特定行業是指“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農、林、牧、漁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衞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以上行業納稅人今年依然可以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並且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

電路焊接、産品組裝、功能檢測、精度測試……走進重慶通用技術集團國測時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測時柵”)的廠房裏,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生産納米時柵位移傳感器。

國測時柵是一家研發原創納米時柵位移傳感器的科技型製造企業,配有納米時柵研究專用超精密實驗室、十萬級無塵車間和高精度儀器設備,擁有專利56項。

“技術成果轉化需要投入資金,作為製造業企業,我們可按月申請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彭凱介紹,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申請到賬了500多萬元留抵退稅款,支持公司順利實現新産品上線。

  

銅梁稅務人員走訪重慶友盟鑫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宣傳講解留抵退稅等稅費支持政策。劉星鑫 攝

“製造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從留抵退稅落實情況看,製造業是受益最明顯的行業。”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1—6月,重慶製造業累計退稅近25.3億元,佔全市留抵退稅總額的35.6%。

作為一家生産鋁合金、鎂合金及配套産品的製造業小微企業,重慶友盟鑫金屬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已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435萬元。“退稅款減輕了我們因擴建生産線、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資金壓力。”該公司財務負責人朱先生&&,7月中旬公司新建的生産線已正式投産,預計下半年將實現産值2000萬元,發展勁頭更足。

一筆筆留抵退稅資金,為企業設備更新、擴大規模、加快研發注入“活水”,企業轉型升級更有信心。

在重慶天地藥業的新産業園內,忠縣稅務人員走訪了解企業生産情況,宣傳輔導稅收優惠政策。宋棚祥 攝

“上半年1600余萬元留抵退稅款到賬後,我們不僅完成了7條生産線的升級改造,還招錄了400名新員工。”重慶天地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財務負責人方先生介紹,現在7條生産線的産能是以前的3倍,年産藥品可達600余噸,産能擴大,企業更有底氣接訂單了。

還需注意的是,針對一般企業的留抵退稅政策,是按照2019年&&的39號公告,針對連續六個月有增量且第六個月增量留抵稅額不低於50萬元的,可按照60%的比例退還增量留抵稅額。針對所有行業小微企業的按月全額退還增量留抵稅額政策,去年底截止了,但小微企業一次性退還存量留抵稅額政策依然有效。

為確保政策紅利充分釋放,重慶市稅務局加強政策精準推送,實現“政策找人”“政策上門”,上半年已精準推送留抵退稅等稅收政策信息和操作指引1245萬戶次,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政策培訓237場,覆蓋74萬人次納稅人繳費人。同時,還利用電話、微信、實地走訪等方式,了解轄區內企業生産經營情況,梳理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幫助企業及時準確享受。

今年3月初,重慶長江黃金游輪有限公司計劃提檔升級游輪設施。但近幾年該公司因收入有所下滑,流動資金壓力增大。“稅務人員了解情況後,輔導我們及時申請增值稅留抵退稅,並開通便捷退稅綠色通道,退稅當天就到賬了。”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廖女士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70余萬元,為公司游輪設施升級、航次增設提供了資金支持,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達1.5億元,較2019年增長了10%。

重慶市稅務局相關負責人&&,將持續跟蹤問效,抓好系列稅費優惠政策的解讀、輔導和落實,提振市場發展信心,為重慶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添力。(汪思奇)

編輯:邵以南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