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踐行“以患者為中心”,多維度推進“美麗醫院”建設

  近年來,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不斷完善基礎建設、提高內涵建設,深化實施硬體和景觀改造工程,加快推進第二醫療綜合大樓、第一分院新院區二期、青杠二期、金山醫院二期等基建工程建設,全方位推進環境美化的同時不斷提高後勤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全力打造集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於一體的美麗醫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找準改造突破口,美化患者就醫環境

  醫院深入實施院容院貌提升計劃,以“廁所革命”、院區景觀提升為突破口,實施一系列改造工程,全方位打造“環境美”。

  醫院開展以方便群眾為導向的“廁所革命”,加大老院區廁所改造力度,建立和實施醫院公共衞生間管理標準;設置門診母嬰房,增設女廁所廁位,完善門診衞生間無障礙設施等;採用環保新技術,安裝綠色環保除臭殺菌系統,實現遠程控制、自動開啟系統模式,顯著改善廁所空氣質量。

  醫院完成急診科旁人行梯加寬工程改造、東門大門及圍墻裝修改造、公共區域路燈優化改造、人行步道路面改造等工程;統一了醫院對外廣告宣傳標識名稱,完成了1號樓、5號樓屋頂霓虹燈廣告字牌維修整改工作。

  打好節能環保組合拳,推進綠色醫院建設

  科學降低能源能耗,創建節能型單位。醫院深入開展節能節電專項工作,按市政府總體要求和統一部署,細化各項節約用電措施,積極帶頭科學合理用電,有效降低運行成本,助推綠色低碳發展,成功創建為“重慶市公共機構節水型單位”、重慶市“2023 年迎峰度夏節約用電示範單位”。

  加強垃圾分類管理,形成環保新風尚。組織保障上,醫院優化生活垃圾工作機制,夯實各級責任,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小組,聚焦源頭分類提升工作實效;宣傳動員上,通過OA、LED顯示屏、宣傳欄及現場宣講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多層面、密集型宣傳,並邀請重慶醫科大學青年志願者來醫院開展為期一週的宣教工作,為患者講解分類投放知識;監督管控上,堅持全程監管,嚴格落實垃圾分類工作進展監督,設置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公示板、“紅黑榜”等;配套設施上,於全院鋪設標準規範的分類投放垃圾桶,門診廣場設置自能化垃圾箱,食堂設置廚余垃圾分類自助投放點示範點。

  “小切口”助力“大民生”,強化餐飲服務改革

  滿意的餐飲服務是建設“美麗醫院”的應有之義。醫院深入推進食堂經營管理改革,分階段、按步驟推進工作,努力將“病員食堂”辦成價格合理、品種豐富、味道可口、科學營養的服務性食堂,將“職工食堂”辦成菜品豐富、味道可口、科學營養的職工滿意的福利性食堂。

  一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讓服務有保障。醫院新建食堂投訴處理管理制度、菜品公示制度,進一步完善食堂環境衞生管理制度、日晨會制度,為加強精細化管理提供支撐。二是強化人員與環境管理,讓服務有品質。醫院通過培訓考核、佩證上崗、談心談話等方式,改善人員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通過拓寬就餐區面積,添置清新綠植,增設便民服務台、智能一體售貨櫃等,推動就餐環境提檔升級。三是創新服務模式,讓服務有溫度。醫院積極開展“隨時、適時、延時、即時”服務,通過延長開餐時間、增設手術室盒餐保溫設施、優化線上訂餐、統一配送模式等,滿足病員、職工個性化就餐需求。

  除推進食堂改革,醫院還進一步加強外賣管理,與“美團”合作設置“美團智能取餐櫃”,進一步規範外賣送餐、取餐行為,減少送餐人員在院內隨意亂竄、隨意放置食品的現象,改善送、存、取無序狀態,維護醫院環境及秩序,更好保障餐飲安全,滿足多樣化就餐需求。

醫院食堂。

  創新便民服務舉措,打造就醫溫馨港灣

  為更好地服務患者、家屬及職工,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醫院便民服務再添新舉措。一是開闢“關愛孕婦,與愛同行”孕産婦專屬候診區,設立“孕産婦愛心服務台”,由“夕陽紅”南丁格爾志願服務隊為婦産婦提供專業化、精準化、人性化的導醫服務;設置“孕産婦能量加油站”,提供麵包、餅乾、飲用水等補給;設立“女性用品服務點”,為有緊急需求的女性提供衞生用品。二是創新服務模式,於門診一樓候診大廳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導診、諮詢、檢查檢驗預約、投訴建議受理、便民設備租借等服務。三是引進星巴克咖啡便民服務店,積極打造高質量後勤服務,將産後康復中心遷移至門診廣場開闊區域,讓患者就醫更舒心、更便捷。四是完善智慧醫療信息服務體系,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醫院新增門診區域自助設備數&,新增微信公眾號醫保脫卡支付、自動預約檢查等功能,加快實施智慧病房建設,落地智能護理看板、多功能交接班屏、門口屏、床頭卡等一體化病區信息系統,推進智慧門診建設,實現門診分診叫號和分診信息發布的統一管控。

  下一步,醫院持續以“患者為中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縱深推進“美麗醫院”建設,全方位打造“環境美”、全過程彰顯“服務美”、多形式推動“人文美”,為創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人民滿意醫院而不懈努力。

編輯:陳蒙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