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稅惠“活水”澆灌開州柑橘飄香

開州區稅務人員走進重慶尚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講解涉農稅收優惠政策。譚銳攝

8月,正是開州晚熟柑橘錯峰上市的季節。在重慶市開州區漢豐湖畔的柑橘林裏,金色的果實挂滿枝頭。以晚熟品種為主導的柑橘産業,已經成為開州農業支柱産業。開州區稅務局堅持以稅惠農,助力當地柑橘産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截至2022年底,全區柑橘種植面積31.5萬畝,産量31.8萬噸,綜合産值達52億元。

“鋻於柑橘生産基地距離城區普遍較遠的情況,我們通過‘分區分組’的方式,在全區劃分江裏、浦裏、東裏三個片區,聯合重慶市開州區農業農村委員會等部門,設立了3個微型服務站。”重慶市開州區稅務局納稅服務科副科長朱千莎介紹,服務站裏安排了3—5名稅務人員負責所在片區柑橘種植、銷售等相關稅費政策落實及納稅服務等工作。同時,該局還彙編了柑橘産業相關稅費優惠政策,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對種植戶及柑橘經營主體開展政策宣傳和辦稅輔導,目前已實現全區柑橘産業涉稅服務全覆蓋。

走進開州區長沙鎮長沙村柑橘園,十多名村民穿梭在林間,一剪一放,不一會兒就裝滿一背簍柑橘。“今年柑橘産量高銷售好,到8月已經銷售柑橘2400噸,銷售額達864萬多元。”重慶市開州區沙壩場柑桔股份合作社負責人謝世競介紹,稅務人員定期提醒按時申報,需要開票也上門輔導,去年合作社近650萬元的銷售額全部享受了自産自銷農産品免徵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省下了資金,今年合作社新招了10多名工人,提高了採摘效率。

“我們計劃找更多村民流轉土地,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稅務人員在規範財務管理上提供了不少建議,讓我們更安心。”謝世競説。

數據顯示,今年1—7月,開州區稅務局已累計為600余戶次柑橘産業經營主體線上推送稅費優惠政策及操作指引;依託3個微型服務站,已經舉辦5場惠農助企稅收政策線下培訓。

在規模化種植的基礎上,開州區還不斷完善柑橘深加工産業,促進柑橘産業加快向産業化、現代化、品牌化發展。

走進重慶尚果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尚果農業”)生産車間,剛摘下的新鮮柑橘在自動化生産線上經過剝皮榨汁等程序,加工成為NFC鮮橙汁、濃縮橙汁等飲品。

“我們以柑橘為主要原料,生産的NFC鮮榨橙汁遠銷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濃縮果汁等半成品則主要一些大型深加工企業。”尚果農業負責人吳小霞介紹,柑橘果品品質對柑橘汁口感有較大影響,2022年隨着市場擴大,公司訂單量大幅增加,急需購進優質的柑橘果品,但一時又找不到那麼多合適的供貨商。稅務人員得知情況後,利用稅收大數據為公司成功找到多家柑橘收購企業。在稅務部門牽線下,公司與5家柑橘收購企業合作,共收購柑橘1552噸,解決了加工果汁所需原料問題。

“不僅稅務服務及時,稅收支持政策也不少。”吳小霞&&,2022年,公司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出口退稅等合計330多萬元,讓公司今年集中力量提升果汁加工工藝和改良包裝設計。

在服務柑橘産業發展中,開州區稅務局聚焦各類經營主體涉稅疑難問題,形成“問題收集—訴求響應—跟着問效”的常態化服務機制,針對辦稅繳費問題開展政策解讀和辦稅輔導外,對個性化問題提供定制服務。其中,針對柑橘類企業融資需求,聯合“稅銀互動”合作銀行,組織人員上門宣傳納稅信用貸款産品,目前已累計幫助9家企業申請貸款約500萬元。

開州區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石思平&&,將常態化聚焦當地中藥材、柑橘、茶葉特色農業産業,持續完善涉農企業標籤體系,精準推送相關稅惠政策,充實助農稅務聯絡員隊伍,及時解決涉農企業和農戶實際困難,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稅動力”。(譚銳)

編輯:邵以南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