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永遠的伊莎白·柯魯克——致敬伊莎白奶奶
2023年08月23日 19:02 來源: 華龍網

  文/石富

  突然聽到伊莎白奶奶去世的消息,心裏一時難以接受。儘管與這個加拿大籍奶奶素未謀面,但她穿越國際和種族的界限無私奉獻的精神,卻早已深深打動了我。在沉重的哀悼和深切的懷念中,請允許我這個晚輩,向伊莎白奶奶獻上最真摯的致敬!

  這是一位把一生都奉獻給中國的老奶奶。她的身體瘦弱單薄,卻充滿巨大的能量,她的精神與信仰,純粹得像漢白玉一樣,沒有瑕疵,令人敬仰。此時此刻,我只想去追憶她默默奉獻的傳奇人生,因為只有不斷去觸碰偉大,偉大才更顯得偉大。

  伊莎白奶奶的一生,與重慶有着很深的情緣,她從1940年起就在四川璧山興隆場(今重慶市璧山區大興鎮)從事鄉村建設、開展社會調查,與璧山結下長達80年的深厚情誼。

  2019年,為表達璧山人民對伊莎白老奶奶的感激之情,重慶市璧山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伊莎白·柯魯克教授“重慶市璧山區榮譽市民”稱號。這個稱號是一種精神象徵,而精神又需要具體的形象才能更加立體地刻印在人們心裏,於是我萌生了要為奶奶做雕塑的念頭。可面對伊莎白奶奶一個世紀豐富、精彩又偉大的生命體驗,如何才能用雕塑全面而細緻地傳達出來?我該從哪着手?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

  直到2022年,當我看了譚楷老師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我用一生愛中國:伊莎白·柯魯克的故事》,生動的故事和照片帶給我極大的 啟發,我開始嘗試以時間軸串聯伊莎白奶奶的一生,將雕塑分成三個時代進行創作:童年時代、青年時代和黃金時代(老年)。

  童年時代——伊莎白

雕塑:《童年時代——伊莎白》

  在奶奶的珍貴資料中,有一張三歲時候的照片。

  伊莎白從小隨父母生活在四川華西壩上。童年時期的伊莎白就像一個可愛的小天使從天而降,她的眼裏充滿了好奇、純潔、善良,她的眼神往上看,似乎在接收着來自天穹的某種信號。她的腳下,一片飄落的樹葉,滿載着正發生着巨變的中國大地的能量與神秘,守護着這個愛探索的小女孩,等待着她去探索、發現、擁抱、熱愛……

《童年時代——伊莎白》泥稿創作階段

《童年時代——伊莎白》其他角度

  青年時代——伊莎白

雕塑:《青年時代——伊莎白》,該作品入選2023年重慶市文藝創作扶持項目

青年時代的伊莎白

  青年時代充滿激情和理想主義色彩。這時候的伊莎白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修心理學,並獲得了碩士學位。在很多人眼裏,如果她選擇繼續研究心理學,她應該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心理學家。但她出人意料的選擇,最終幫助她成為了一個不朽的傳奇。

  面對當時的中國,滿懷理想的伊莎白選擇了不畏艱險,她以人類學家的身份,開始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的理縣、河北省西部山區等地方實地考察,給當地居民傳播現代紡織技術,與老百姓同呼吸。通過採訪,整理筆記,伊莎白和她丈夫一起創作了《興隆場》《十里店(一)——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和《十里店(二)——中國一個村莊的群眾運動》等著作,為當下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文獻,也為中國的土地改革的宣傳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在其中看到了信仰的力量,看到了理想主義的光輝,伊莎白用她堅定的選擇,為當代青年做出了示範和榜樣。在創作青年時代伊莎白的時候,獲得了重慶市文聯的項目扶持,得到了西南大學著名教授戴政生先生、段運東院長、劉曙光教授、彭偉教授的指導和幫助。

伊莎白·柯魯克(右)和丈夫大衛·柯魯克在河北省進行社會調查

伊莎白·柯魯克在河北省西部山區與當地村民交談

伊莎白·柯魯克在田間工作

  黃金時代——伊莎白

雕塑:《黃金時代——伊莎白》 (漢白玉),該作品為國家藝術基金《紅色主題雕塑設計研究與創作人才培養》項目創作作品之一

  伊莎白老奶奶的黃金時代,是伴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長一起前行的,她是新中國外語教育事業的拓荒者和奠基人。

  1948年,中國共産黨邀請伊莎白夫婦留在南海山中央外事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前身)任教,他們用心澆灌,至今已培養出400多名大使和1000多名參讚。

  伊莎白奶奶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工作近50年,為中國的外語教育奠定了基礎。在艱難的條件下,她和丈夫總想著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外語學習環境,她所編纂的教材以及改革課程,對我國的外國語教學系統的形成貢獻了巨大的力量,還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外語人才與教師。她注重素質與教育結合,經常帶學生參加滑冰或徒步旅行等活動,以加強交流。她還關心貧困學生,在保護同學們自尊心的前提下,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窩窩頭、雞蛋等食物。除此之外,伊莎白夫婦還利用寒暑假到中國西北貧困地區,義務為當地的英語老師做輔導。1999年,伊莎白和朋友一起成立了“伊柯基金”,幫助家境貧寒的孩子,一顆慈善之心溫暖了無數學子。(注:來源於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此外,為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伊莎白奶奶積極有效地將卡爾·馬克思的思想融入到教學當中,不僅為鍛造新中國外交官的過硬本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當下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案例。

《黃金時代——伊莎白》泥塑

  伊莎白奶奶把自己最美麗最重要的時光都無私奉獻給了中國,把對中國人民的情誼和愛寫在了華夏大地上。她深入農村,以人類學家的視角記錄着20世紀中國社會的變遷;她與丈夫拓荒了新中國的英語教育事業,培育了大量新中國的外交人才,為新中國的國際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9年9月,伊莎白奶奶獲頒中國國家對外最高榮譽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

  在創作黃金時代的伊莎白時,我十分榮幸地參加了國家藝術基金“紅色主題雕塑設計研究與創作人才培養”,在這個課堂上,得到了魯迅美術學院著名教授賀中令老先生、著名教授陳繩正先生、著名教授李象群先生、教授李遂先生、教授姜曉梅先生的現場指導,與此同時,還研究了錢紹武先生的《李大釗》、賀中令先生《白山魂》、李象群先生《行者》、黎明先生的《橘子洲頭》、李鶴先生的《袁運甫》等經典肖像創作,不斷體會先生們創作中形象之外的意境。我嘗試把雕塑融入環境中,將建築、山等形式語言與人物肖像相結合,更具體形象地反映伊莎白奶奶大地般的情懷,更深入地塑造出她那和藹可親的形象。

  實踐證明,要創作出能體現伊莎白奶奶精神氣質的作品,需要不斷地沉澱,深入地品味和探索。願我的創作,能表達出一個年輕雕塑家的敬意,陪伴這個將一生都奉獻給中國的伊莎白奶奶,在天堂繼續她的熱愛和守護。

  再次祝願敬愛的伊莎白奶奶,一路走好……

  遠方的孩子石富拜上!

  注:其中部分圖文來源於:環球網 人民日報 人民網 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外灘畫報《我用一生愛中國:伊莎白·柯魯克的故事》(譚楷 著)《就這樣過了一百年》(成蹊 著)

  作者簡介:石富,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中國雕塑學會會員,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家項目負責人,中國孩子鄉村教育藝術發展基金髮起人。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