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瞭望丨三峽庫區崛起環湖之城
2023年08月14日 10:02 來源: 瞭望

 ◇今年上半年,“平湖之城”萬州規上工業産值、增加值分別增長27.9%、28.5%,增速均排名重慶第一

  文 | 劉剛 王龍博 劉磊

春日裏的重慶開州,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2023 年 4 月 6 日攝)陳永松攝

  近年來,重慶市開州區先後獲得“國家園林縣城”“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等稱號。當地百姓説,如今的開州,是一座“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宜居之城。

  宜居指數上升背後,是城市能級的大幅躍升。一座功能完善、産業優化的新開州,已成為輻射三峽庫區、帶動鄉村振興的現代化新城。

  特別是,在中央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後,開州攜手同樣位於三峽庫區的萬州以及四川達州等城市,肩負起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全國省際結合部統籌發展樣板地的重任。

  近年來,這些城市積極推進外暢內聯的重大交通項目,持續推動重大産業協同協作、共築綠色生態屏障等合作事項走深走實,經濟社會發展&&日趨緊密,逐步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片湖滋養一座城

  一座開州城的生長史,要從因三峽工程而産生的一片湖講起。

  2003年,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正式下閘蓄水。2座城市、11個縣城、114個集鎮實施遷建,成為中國城市建設史上的一次探索。

  整整20年過去,曾經深藏大巴山南坡的開州,因三峽工程成了一座環湖之城。作為三峽庫區最後一座淹沒縣城,夏日時分的重慶開州,漢豐湖水清岸綠、景色宜人,與城市和諧共生。三峽工程蓄水後,自西向東的滾滾長江被大壩挽住腳步,在上游塑造出高峽平湖的壯麗景觀,也為三峽庫區城市的煥新帶來不可複製的生態本底。

  2007年,隨着“三峽清庫最後一爆”,重慶開縣(2016年改為開州區)古城完美謝幕。三峽庫區最年輕的新城,踏上重生之路。

  三峽庫區蓄水,讓曾經4.5平方公里的開州老城淹沒水下,卻給開州人在破解消落帶難題的過程中送來了漢豐湖。

  三峽工程建成後,庫區水位每年周期性漲落,臨水地帶形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水庫消落帶。開州城所在的澎溪河沿線也深受消落帶困擾。

  在規劃新城過程中,開州探索用築壩成湖、生態涵養的方式治理消落帶,並因此收穫了面積相當於兩個西湖的城市水域。

  開州古稱漢豐,這片水域便被命名為漢豐湖。依大山、擁大湖的大開州,開始了城市品質之變。截至去年底,開州城已“長大”成為一座面積超過4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5萬人的宜居、生態、綠色新城。

  近年來,依託生態優勢,漢豐湖創建市級旅游度假區,打造“享湖經濟”。環湖馬拉松、龍舟賽、槳板賽、摩托艇賽……一系列大型賽事每年輪番上演。數據顯示,2022年漢豐湖景區接待游客600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億元。

  同樣在三峽庫區,與開州毗鄰的萬州是移民最多的城市。如今,以長江為主軸沿兩岸分片組團式發展的萬州城區,也展開一幅高峽出平湖,碧水映萬州的城市畫卷。

  沿長江繼續前行,擁有2300多年建縣史的雲陽,曾因三峽水庫水位上升,溯長江而上搬遷縣城至30余公里外的一處山坡。20年來,峽江山水依舊,而雲陽在傳承歷史文脈、推動綠色發展中,變身為一個兼具“顏值”和“氣質”的公園之城。

  三峽新城擔起新使命

  2020年1月,中央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三峽庫區城市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位於三峽庫區的開州、萬州以及四川達州被賦予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全國省際結合部統籌發展樣板地的重任。當地學者分析稱,得益於過去20年來在新型城鎮化方面的長足發展,萬達開板塊已成為川東北渝東北地區經濟體量最大、人口最為集中、城鎮分佈較為密集、發展程度和開發條件最具潛力的區域。

  如今,成達萬高鐵、渝萬高鐵、渝西高鐵等一批外暢內聯的重大交通項目正加緊實施,“軌道上的萬達開”呼之欲出。三地還推動共築綠色生態屏障、重大産業協同協作等合作事項,逐步形成帶動區域發展的引擎。

  今年3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與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總體方案》,從綠色生態建設、現代産業集群等方面規劃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藍圖。

  “開州將聚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樣板、統籌發展制度創新先行區、全國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川東北渝東北重要增長極’4個戰略定位,持續深化共識、強化協作,共同推動川渝萬達開地區統籌發展走深走實。”重慶市開州區委書記蒲彬彬&&。

  與此同時,三峽庫區城市還積極投身“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機遇,培育發展新動能。

  高品質宜居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烏江和長江交匯處,“榨菜之鄉”涪陵坐落其間。過去20年來,因三峽蓄水而搬遷的涪陵瞄準工業經濟,聚焦新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一批百億級企業快速崛起。

  在萬州經開區,博賽集團建設的九龍萬博年産360萬噸特鋁新材料項目,是近年來落地萬州的投資最大、産值最高的工業項目。今年上半年,“平湖之城”萬州規上工業産值、增加值分別增長27.9%、28.5%,增速均排名重慶第一。

  在開州浦裏新區,重慶市紫建電子有限公司的車間內,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鋰離子電池産品正依次下線。這家渝東北首家本土上市企業,其生産的鋰離子電池産品已佔據國內外品牌耳機電池3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耳塞用電池行業標準的制定者之一。

  紫建電子是開州産業轉型的縮影。改革開放以後,“打工經濟”曾長期是開州區域經濟的一張名片。作為擁有170萬戶籍人口的開州,常年有60多萬人口外出務工。“發達”的勞務經濟,折射出當地薄弱的産業基礎,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城市能級在區域經濟中競爭力不強。

  近年來,以拉開骨架的城區為承載,加上完善的配套、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開州逐步構建起以能源建材、食品醫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為主導的新興産業體系。

  跨區域協作也正為三峽庫區城市構建起新的産業縱深與發展優勢。位於開州的千能實業、信輝聯科技與萬州的重慶長安跨越車輛有限公司建立穩定的配套聯合體,共同發展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産業;開州千能機械、開州印務公司與萬州的雷士照明深度“聯姻”,攜手做大做強産業鏈……

  “未來五年,我們將把開州發展放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大局中統籌把握、系統謀劃和全面推動。”蒲彬彬説,力爭環湖城區聚集度不斷提高,城市功能品質和體量能級大幅躍升,城市規模拓展至60平方公里60萬人以上,進入中等城市行列並繼續朝着“雙百”城市目標加速邁進。 (作者單位:新華網重慶頻道)

  (《瞭望》2023年第33期 )

編輯: 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