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瞭望 | 戰略新興産業帶強勢崛起
2023年08月02日 11:18 來源: 瞭望

  創新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2015年至2022年,長江經濟帶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提升到2.52%,一批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加快形成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沿江行進式調研發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經濟帶提質增效升級,巴山蜀水至江南水鄉間,正崛起一條充滿活力的戰略新興産業帶。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世界最大內河經濟走廊正加快形成。長江經濟帶11省市重點産業上下協同、有機互融,不斷開闢新賽道、塑造新優勢。

  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五大世界級産業集群為引領,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湖庫,長江經濟帶區域內産學研合作越來越密切,不斷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全面提升戰略新興産業全球影響力。

光谷廣場綜合體(2023年6月14日攝)   伍志尊攝/本刊

  戰略新興産業形成全球影響力

  為聽障人士服務的手語數字人,幾分鐘就能完成三維建模的智能軟體,可以實時查看路況的立體地圖……近日,在張江科學城,一家小型創業企業在大院大所的協同創新驅動下,開發出人工智能技術的最新應用。

  “上海科技大學與我們聯合完成了這些應用的開發。”疊境數字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張朝華告訴記者,借助高校技術轉化,公司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成果頗豐。

  近年來,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頭,上海奮力打造全球科技型初創企業首選地。2022年,上海新增科技企業10.7萬戶,佔全市新設企業數的28.9%,相當於每新設4家企業,就至少有1家高技術企業。

  在長江中下游的安徽,“芯屏汽合”産業協同發力,融通創新。其中,新型顯示産業形成“從沙子到整機”的全産業鏈格局,擁有5條高世代顯示面板生産線,産業年産值突破1000億元,顯示器件主營業務收入超過全國五分之一,成為影響全球新型顯示産業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有着“中國光谷”之稱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電子信息産業整體規模已超5000億元,成為全球知名光電子産業基地。

  走進光谷,長飛光纖公司一座30米高的拉絲塔正高速作業。光纖預製棒經過約2000攝氏度的高溫軟化,以每分鐘3500米的速度被拉成頭髮絲般的光纖。公司負責人説,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長飛光纖已實現預製棒到光纖、光纜全鏈國産化,産品銷往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

  溯江而上,西部科創高地重慶兩江新區正全力打造生命健康産業高地。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生命健康産業鏈鏈長皮濤説,依託上下游完整的産業生態,兩江新區正着力推動“醫學—醫藥—醫械—醫療”“産業鏈—創新鏈—服務鏈”融合,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産業環境。

  2022年,兩江新區生命健康産業規模135.1億元、同比增長18.5%,聚集相關企業241家,擁有重慶市2/3的創新醫療器械企業。

  在貴州省貴安新區中國電信雲計算貴州信息園,大數據業務從互聯網數據中心存儲拓展到雲服務等多個業務板塊,服務客戶上萬家。作為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省積極實施大數據戰略行動,不斷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目前,貴州累計落地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18個,其中超大型數據中心8個。到2025年,貴州數據中心標準機架將達到80萬架、服務器達到400萬台,累計建成5G基站18萬個以上。

  戰略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強勁引擎。2022年,長江經濟帶GDP達56萬億元,佔全國比重達到46.5%,比2015年增加1.4個百分點,形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家電、紡織服裝五大世界級産業集群。

  科創資源引領多鏈融合

  長江沿線多個城市科研實力雄厚,更合理高效地配置創新資源,是長江經濟帶提質增效的寶貴機遇。去年底,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新一期全球製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中,三一重工長沙園區的“18號工廠”入選。在“18號工廠”中小件立庫的建設與實施、總裝線助力機械手的供應以及物流優化方案中,出現了不少湖北企業和高校的身影。三一重工商務部相關負責人説,近年來,三一重工與湖北的高校和企業産學研合作越來越密切,産生了良好的協同效應,全面推動製造業優化升級。

  “目前的‘中三角’正變身為多維一體的‘黃金三角’。”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教授吳傳清介紹,過去長江中游城市群由於在資源稟賦和産業結構上高度相似,彼此間的協作並不頻繁。近年來,鄂湘贛三省有意在産業鏈條和科技創新上謀篇布局、錯位發展,引導城市群內部強鏈補鏈、協同聯動,逐步勾勒出分工明確、層次合理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隨着長三角城市群深度融合,長江中游城市群聚力打造協同發展共同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加速推進,長江流域已經形成上海、武漢、重慶等區域性中心,帶動輻射縱深腹地的發展格局。依託長江綜合立體交通通道,打破區域制約,實現沿江工業群、産業群、港口群和城市群“串珠成線”。

  融合態勢正重塑長江經濟帶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不斷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

  在湖北枝江,一塊小小的磷石膏將上中下游緊緊串聯在了一起。“我們是湖北的公司,團隊核心成員來自上海,技術研發出自湖南,産品銷往江西。”湖北宜昌勝創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寧介紹。作為沿長江磷化工重鎮,枝江長期受污染性廢棄物磷石膏的困擾,2022年,專門引入勝創新材料項目,破解了這一難題。

  在國內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湖北興發集團,以企業為主體聯合國內眾多研究機構建立了省級的三峽實驗室,實驗室裏陳列着黑磷、硅氣凝膠等新材料。“這些黑磷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可用於超級快充、芯片製造等。”興發集團相關負責人説,“普通黃磷一噸賣2萬多元,而我手中的黑磷,一克就可賣到5000元。”

  “長江經濟帶的激光産業鏈越來越完善,不僅帶來了成本的大幅下降,也使我們能及時響應市場需求,快速更新技術與産品。”華工科技産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説。作為國內激光行業龍頭企業,華工科技多年來深度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合作夥伴遍佈長江沿線。

  合作的機制不斷深化。今年3月,鄂湘贛三省共同啟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共創雲和鄂湘贛三省大學科技園聯盟,聚焦長江中游城市群重點産業,協同促進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目前,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創新聯盟已有2200余家科技服務機構入駐,累計促成科技服務交易327筆、交易額達1.21億元。

  “規劃銜接互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業發展互促互補,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新興産業集群發展,長江經濟帶聯結得更加緊密。”吳傳清説。

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的奇瑞汽車智能網聯超級一工廠生産車間(2022年11月9日攝)   劉軍喜攝/本刊

  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衝壓、焊裝、涂膠、檢測……皖江之濱,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蕪湖生産基地的智能化産線上,300多台機器人密切配合,製造過程如行雲流水,平均90秒就有一台新車下線。

  “瞄準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我們持續加大科研攻關,打造綠色工廠,推動産品創新迭代,穩步拓展國際市場。”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鄔學斌透露,一季度奇瑞累計銷售汽車33萬餘輛,同比增長44.1%,創下歷史新高。

  長江沿線正在興起創新熱潮,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長江東端的上海,從孵化出創新藥和高端裝備的大科學裝置,到《流浪地球2》中的外骨骼機器人,再到賦能中小企業的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科技與産業深度融合,為建設水清岸綠産業優的美麗長江經濟帶注入澎湃動能。

  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2022年相互間技術合同輸出25273項、技術交易金額達1863.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3%、112.5%;

  武漢“中國光谷”,2022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家,新認定“瞪羚”企業559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5200家;四川天府新區,首批天府實驗室已建成運行,聚集國家級科研機構26家,落地國家級創新&&96個,引進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65個;重慶兩江新區,着力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形成以重慶為核心、成渝聯動、輻射西部10省份的標識解析網絡……

  創新成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2015年至2022年,長江經濟帶的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從2%提升到2.52%,一批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産業聚集地加快形成。

  長江經濟帶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截至2022年末,長江經濟帶常住人口數量佔全國比重為43.1%;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比重為46.5%。“半壁江山”的特殊地位更加凸顯。 (采寫記者:李鵬翔 李思遠 侯文坤 田中全 周凱 董雪 駱飛 王菲)

編輯: 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