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從這份執法檢查報告中看重慶如何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市場一體化建設,2021年,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協同立法,並把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作為重要“突破口”。《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2年,落實情況如何?營商環境建設還有哪些“堵點”“痛點”?

  7月26日,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該報告圍繞“重慶如何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對條例落實情況進行了深度分析,並提出了建議。

  重慶優化營商環境多項經驗獲表揚

  報告顯示,總體來看條例落實情況良好。去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53.23萬戶。截至今年5月30日,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353.72萬戶,其中企業110.6萬戶,展現出較強韌性和發展活力。

  重慶市優化營商環境多項經驗做法獲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委表揚。

  以政務服務水平提升為例。我市累計推出3批次311項“川渝通辦”事項、34類電子證照川渝互認共享。“渝快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全覆蓋,行政許可實現全面清單化管理、99%的事項“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由203項壓減至100項,申報材料、辦理時間壓減50%以上。

  在法治保障方面,我市已&&標準化條例、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等地方性法規8部,重慶市政務服務管理辦法、規範行政處罰裁量權辦法等政府規章8部;同時全面清理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要求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文件,已廢止或修改地方性法規7部、政府規章13部、政策文件439件。

  同時建成12348重慶法律服務網,建立11248個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實現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覆蓋;建立“萬所聯萬會”服務機制,推動370家律所與462家商會建立了&&合作服務關係。

  在企業紓困解難方面,我市已&&“支持服務業10條”“促進服務業恢復發展56條”“促進工業平穩增長39條”“支持市場主體發展36條”等助企紓困政策。兩年來累計為企業減負約2100億元。

  營商環境建設仍存在4方面短板

  從執法檢查情況看,儘管條例得到了有效實施,但對比先進地區營商環境的質量水平,對標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總體要求,特別是對照企業群眾的呼聲期盼和高質量發展目標,我市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需要持續改進。

  報告總結了4個方面短板:包括市場環境打造還存在差距、政務服務水平尚有提升空間、法治保障能力仍需不斷加強、相關領域立法還需持續加力。

  在執法檢查中發現,各部門業務系統相對獨立,垂管系統、自建系統、市級&&間數據共享機制尚不健全,部門間數據共享互認不到位,部分數據共享流程較複雜,供需標準對接不順暢,導致“數據壁壘”“數據煙囪”現象仍然存在。

  此外檢查發現,惠企政策的宣傳解讀、精準推送不夠到位,一些政策“知曉度”不高,部分市場主體反映“不清楚能否申報、怎樣申報”“政策申報時間長、程序繁瑣”“因了解不透或知曉時間滯後錯過享受政策窗口期”,導致一些政策在落地上存在堵點。

  報告也提到,隨着國家戰略加速推進,特別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走深走實,我市部分領域的地方立法不適應改革和發展需要,缺乏前瞻性和超前性,比如在數字經濟發展、知識産權保護、中小企業促進等領域的立法謀劃不足。

  多措並舉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如何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以營商環境之“優”促進經濟之“穩”、發展之“進”?執法檢查組結合重慶實際提出了建議——

  在加強公平競爭監管中,建議完善與負面清單配套的審批、監管、信用等法規政策,持續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報告提出,要加強集約高效的要素保障。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政策舉措,積極開展政銀企融資對接,精準加強協調,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進一步落實優化降低企業用地、用能、用工、物流等成本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物流體系建設,疏通堵點、卡點,着力降低企業成本。

  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報告建議,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簡事項,優化流程,深入推進常態化“三服務”工作,落實一次性告知、服務企業專員等制度,消除市場主體辦理“來回跑、多頭跑”現象。圍繞“證照分離”改革、工程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推進“多規合一”等方面不斷深入探索創新,督促市級部門、各區縣政府按照要求加快推進“全渝通辦”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範化工作。

  此外要加快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破解“看得見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見”的難題。對新技術、新業態、新産業、新模式等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探索推行服務型執法模式,規範各種執法檢查,杜絕濫用行政權力干涉民營經濟市場主體正常經營的行為,做到“無事不擾”。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