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數字賦能重慶執法司法質效提升

  “以前出庭辦案,材料要拖好幾個拉桿箱。現在只需帶著必要原件和電腦就行了。”前不久,代理民商事案件訴訟服務的律師蘇靖媛,背著一個隨身包到渝北區法院出庭。

  如今,律師拖箱子立案、出庭等現象,在渝北區法院已基本消失。這樣的變化,得益于渝北區法院創新全流程網上辦案的改革。這也是重慶政法領域著力提高執法司法質效,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生動縮影。

  長期以來,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是政法機關面臨的重要課題。近年來,重慶政法係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執法司法工作實際,緊緊扭住關鍵環節和深層次問題,持續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通過流程再造、模式創新和數字賦能等,提高執法司法質效,為全市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撐。

  建設智慧法院

  全程錄音錄影替代庭審筆錄

  實踐案例

  渝北區法院全流程網上辦案實現“無紙化”流程再造

  “這一批案子有40多件,沒想到1月16日立案,2月20日就開庭了。”從事民商事案件訴訟服務4年多的蘇靖媛説。在她代理的這批案件審理中,當事每人平均通過網上提交相關材料和文書,同時開庭全程錄音錄影,替代以往的庭審筆錄,省去了庭審時書記員制作筆錄和庭審後等待當事人核對、簽字環節。

  在蘇靖媛看來,從“有紙”到“無紙”的轉變,更是一場訴訟流程的再造革新。

  近年來,渝北區法院新收案件、審結案件數量逐年增長,2022年每人平均辦案量583件,超出全市平均水準247件。

  去年5月,渝北區法院入選全市法院全流程網上辦案首批改革試點法院,以智慧法院建設加速司法模式變革。“無書記員記錄”模式庭審,就是全流程網上辦案體係中的重要一環。

  渝北區法院副院長劉成介紹,截至今年4月底,法院新收試點案件1.9萬余件、審結9000余件,平均審理期限60天、同比下降9.2%。目前,該法院已基本建成全流程網上辦案體係。“全流程網上辦案通過信息化、智能化、集約化管理,不僅能實現人民法院審執效率提升和辦案成本降低,還能滿足當事人、訴訟參與人以及律師的多元司法需求。”劉成説。

  渝北區法院全流程網上辦案體係改革,是重慶法院高標準推進“全渝數智法院”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

  2022年以來,重慶法院聚焦“全渝數智法院”建設,全力推進全流程網上辦案改革,統一網辦流程規則,以科技賦能司法效率和公信力提升。同時結合直轄市法院扁平化管理體制優勢,推動業務、隊伍、政務橫向貫通,立案、審判、執行一體管理,三級法院上下聯動。

  上線數字管控平臺

  非羈押人員無一脫管

  實踐案例

  渝中區檢察院打造“渝e管”平臺,對1900名非羈押人員實施數字監管

  “妥善保管手機,按要求完成每天定位打卡任務……”每隔一段時間,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陳江(化名)就會接到渝中區檢察院檢察官的電話,叮囑他堅持使用微信小程式定時打卡。

  因非法出售個人銀行資料供“上家”用于電信網絡詐騙,去年5月,公安機關將陳江抓獲歸案,隨後對其採取取保候審措施,使用“渝e管”平臺對其實施數字化監管。近一年時間內,他嚴格按照要求每天打卡報到1次,始終未脫離管控范圍。

  鑒于陳江係初犯、偶犯,認罪認罰,結合其嚴格遵守取保候審規定的表現,今年5月22日,渝中區檢察機關以其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對其作微罪不起訴處理。

  隨著非羈押人員數量上升,異地監管、實時監管、效果評價難等問題凸顯。鑒于此,渝中區檢察院創新探索出數字化監管模式,與相關單位合作研發並于2022年7月上線了“渝e管”非羈押人員數字管控平臺。

  該平臺具備可視化實時監控、社會危險性評價、訴訟全流程監督等功能。“該平臺的全流程監管、‘線上+線下’雙重監管功能,助推實現公檢法辦案數據融合共用,推動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落地生根’。”渝中區檢察院副檢察長李志軍説。

  “渝e管”還可實現遠端告知、傳喚等功能升級,並對非羈押人員自動“畫像”,為出具量刑建議提供參考。自上線以來,平臺已對1900多名非羈押人員實施數字監管,無一人脫管。今年初,該平臺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2022年區塊鏈典型應用案例名單。

  這只是全市檢察機關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成果之一。自推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來,依托量刑建議輔助係統,全市檢察機關針對31個常見罪名的認罪認罰案件提出量刑建議。過去5年,全市檢察機關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平均適用率88%,認罪認罰被告人服判率97%以上。

  共用警務資訊

  川渝毗鄰地區治安明顯好轉

  實踐案例

  永川公安與瀘州公安合力打造公共安全聯動網

  “喂,永川區公安局嗎?寒瀘村發生一起打架事件,請盡快來處置。”“這裏是瀘縣公安局,我們馬上為您轉接。”雖分屬川渝兩地,但對住在永川區吉安鎮和瀘州市瀘縣立石鎮交界處的群眾來説,再也不擔心跨省報警影響處警效率了。

  過去,受手機信號漂移、報警人不清楚具體行政區劃等因素影響,當地群眾撥打110報警求助經常出現跨區域問題,導致群眾反覆報警。

  對此,永川區公安機關在川渝兩地警務合作總體框架下,與瀘州市瀘縣、合江先行先試,探索推廣“一鍵可達、一次到位、一體處警”的110跨區域接處警新機制。

  三年來,永川區公安局與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公安局率先組建了川渝首個治安聯調室、與瀘縣公安局率先組建了川渝首個交通安全武裝檢查站、與瀘縣公安局和合江縣公安局率先構建了110跨區域接處警新機制,共同構建跨區域公共安全聯動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公共服務共建共用。

  在這一機制下,永川區、瀘縣兩地公安交巡等力量進一步聯動協作,圍繞連接兩地的國道開展平安共治、聯防聯控和惠民服務。同時,聯合成立應急處置小分隊,快速處置突發事件,集約邊界管理優勢,開展聯合檢查、協同整治、安全宣傳等,實現過往車輛只檢查1次。

  “請出示證件,接受檢查。”5月26日,永川區公安局交巡警支隊第五勤務大隊大隊長周剛,與瀘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護學中隊中隊長魏林一起,在國道246線兩地交界處聯合開展安全檢查。這已是兩地交巡警部門定期開展的常態化“項目”。

  治安聯調室成立以來,兩地公安開展聯合巡邏及整治行動450余次,協作辦案180余次,抓獲犯罪嫌疑人136人。交通安全武裝檢查站成立以來,兩地聯合開展專項執法70余次,聯合查處交通違法行為800余起。110跨區域接處警新機制建立以來,三地公安局聯合處置突發事件138起。毗鄰地區社會穩定和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區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同比下降47%。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66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