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讓人文之花開遍醫院高質量發展之路

  “醫學人文是醫學的靈魂”。近年來,沙坪壩區陳家橋醫院始終把醫院文化作為醫院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寶貴物質精神財富,堅持從人本需要和社會需要出發,把臨床醫療、人才發展、科研創造作為發展的硬實力,把醫院文化建設作為推動持久進步的軟實力,堅持人文精神與醫學精神高度融合,讓醫學人文之花,開滿醫院高質量發展之路。

  從理想信念入手,在精神之土撒播人文種子

  各級領導深知人文建設事關醫院全面發展,從戰略布局上認真思考探索人文管理模式,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積澱,通過先進文化引領醫院科學發展,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在60餘年醫院管理實踐和奮鬥發展歷程中,凝練出“厚德至善、精誠致遠”院訓,確立了“尊重人、關愛人、方便人”的服務宗旨,樹立了建設國家“三級綜合教學醫院”的美好願景,既體現出醫院功能定位,又彰顯文化特色。同時,結合新形勢下時代特點,着手探索和豐富“禮”文化內涵,倡導“以禮養德,以禮修心,以禮正行”,並貫穿於醫療質量、醫院管理、學科發展等各項工作全過程。

  從體制機制入手,讓現代管理滋養人文之樹

  醫院完善制度體系,以二甲復評為契機,對現行各項制度、診療規範進行梳理、修訂和完善,建立起民主公開的決策機制、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公益導向的激勵機制、嚴格規範的監督機制,推動醫院優質、高效、科學運轉,努力讓員工幸福,病患滿意;強化人本管理,增強工作透明度,強化民主公開,重大事項交由職工代表大會討論,設意見箱、院長接待日等,廣泛收集意見建議,績效分配上重點向臨床一線、業務骨幹和有突出貢獻的醫務人員傾斜,本院職工及直系親屬就診享受相應折扣,提升員工價值認同感和歸屬感;合理處置矛盾,在執行過程中避免對制度的片面理解和扭曲,深入調查研究,特殊情況側重人文關懷、合理變通,使制度的約束性和管理的人性化既相互依存,又相對統一。

  從能力提升入手,讓醫學實踐綻放人文之花

  築巢引鳳,人才興院。醫院搭建&&吸引大批專家人才落戶醫院,帶動學科建設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新成立介入科、營養科、血液透析室等,增設癲癇專病、咳喘藥學等特色門診;創新發展,科技強院。率先在區屬醫療機構開展心臟、外周血管介入檢查及治療,擁有子宮動脈栓塞術、可視化麻醉、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骨髓細胞形態學檢驗等特色技術,牽頭建設的沙坪壩區遠程放射診斷及遠程心電診斷&&,在區域醫聯體及“互聯網+醫療服務”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從健康宣教入手,為和諧醫患架起人文之橋

  醫院組建專門的宣傳隊伍,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圖文並茂,化醫學艱深為平實,傳播疾病防治知識,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增進理解和互信:注重案例挖掘。圍繞各學科領域重點發展的新技術、新項目及疾病發展規律、季節流行變化等特點,深入挖掘醫學前沿技術、特色診療等典型案例、好的做法,用文字傳播健康文化,用鏡頭捕捉生動瞬間,努力做有品質的公眾號;重視圖文創意。用好宣傳欄、展板、海報等載體,在平面設計中融入人文情懷,突出創意,激發共鳴,結合醫師節等活動設計了系列海報,組織主題攝影比賽等,大力宣傳醫護一線工作閃光點,頌揚平凡工作中的點滴;強化視頻宣傳。利用短視頻直觀生動、易於傳播的特點,通過視頻號、抖音等&&,分享健康知識、典型案例,講述暖心小故事,積極傳遞醫護正能量。

  從改善服務入手,讓就醫體驗充滿人文愛心

  一是主動換位思考。不斷改善服務流程,提高社會滿意度,提供線上、電話等多種預約服務,周末及節假日專家輪流坐診,推出導診分診、診療諮詢、門診病歷、志願幫扶等服務,增強了設施設備維修、故障排除等緊急情況處理的及時性,開通了醫院-曾家安置區專線公交,為百姓就醫出行提供便利。二是強化社會擔當。常年組織醫療專家、業務骨幹深入醫聯體單位開展會診、坐診;定期深入社區、工廠、學校開展義診、舉辦健康科普講座;通過病友會、微信群等形式答疑解惑;組織幹部職工參與無償獻血、愛心捐贈等,履行社會責任,奉獻愛心。三是改善就醫條件。醫院康復特色院區、介入室、泌尿外科病區、血液透析室、兒童保健門診等完成改造並投入使用,新增業務用房5000余平方米,全區首&DSA落戶醫院並投入使用,配置有1.5T核磁共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64排CT、貝朗血透等精密現代化診療設備。

  文化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才能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打造出有溫度的醫院,提供有關懷的醫療,培育有情懷的醫生,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

 

編輯: 許小藝
圖片中心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5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