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來了,呵護好我們的“小心肝”-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22 11:30:24
來源:北京日報

春天來了,呵護好我們的“小心肝”

字體:

  民間常説:春季養生肝為先。中醫認為在四季中,春季是肝氣旺盛、升發的季節,春氣可通肝、養肝。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肝臟作為成年人體內最大的實體器官,擔負著多種重要功能,也面臨著病毒、酒精、藥物等多種潛在傷害的威脅,然而肝臟也是個“沉默”的器官,人很難感受到它的“喜怒哀樂”。

  有哪些表現可能是肝臟在“呼救”?怎麼看懂與肝臟相關的化驗檢查結果?日常生活中如何保護肝臟健康?北京地壇醫院肝病三科主任醫師楊松帶您認識這個沉默又頑強的器官。

  

  沒有痛覺神經很難發現早期異常

  肝臟位于人體右上腹部,是成年人體內最大的實體器官,約佔體重的2%。其重量相當于一瓶1.5升的礦泉水,長度相當于一只42碼球鞋。

  肝臟是人體內重要的代謝工廠,掌管著營養轉換、新陳代謝、有毒物質轉化的重要作用。人體內有500種以上的化學變化是在肝臟內進行的,比如,酒精主要在肝臟內經過乙醇脫氫酶與乙醛脫氫酶代謝成為乙酸,再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承擔如此重任的肝臟卻不愛“表現”,它雖然構造復雜,但實質內一般沒有痛覺神經,有什麼不舒服就默默忍受,人體也很難“感同身受”。肝臟還具有特殊的再生功能。比如,肝臟被部分切除後,肝臟內的細胞會很快動員起來,生成新的肝臟組織,保證維持正常的代謝功能。與此同時,肝臟又很“皮實”,它的代償能力很強,只要還有30%的肝組織在起作用,就仍然可以維持日常生活,而這時人體通常不會出現什麼異常症狀。

  由于肝臟這個器官的特殊性,當出現肝病時,其進展往往是“靜悄悄”的,很難被早期發現,因此,醫生將肝臟稱為“沉默”又“頑強”的器官。只有當肝臟病變如肝癌等侵犯到肝臟的包膜時,才會引起肝區的疼痛不適。

  出現“肝掌”需警惕肝硬化

  臨床總結分析發現,當肝臟受損、病情進展的時候可能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這些症狀輕重不一,從沒有任何感覺的肝功異常到嚴重的黃疸,都可能出現在患者身上。而且,這些症狀與肝病自身的嚴重程度也不一定相關,因為無論是急性肝炎,還是肝硬化、肝癌都可能出現相似的症狀。

  所以,我們一定不要忽視身體發出的這些求救信號——

  1.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眼白發黃、皮膚黃染

  這些往往是肝臟出現急性損傷的表現。臨床上,因錯誤服藥造成急性肝損傷的病例很常見。比如,感冒時同時吃了多種具有退熱、改善感冒症狀、止痛的藥物,這些藥物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成分,服用一種問題不大,同時服用多種則會導致攝入對乙酰氨基酚超量,從而導致急性肝損傷。

  2.面容晦暗,出現肝掌

  肝掌是指雙手手掌兩側的大、小魚際和手指指肚發紅的表現。臨床上常見于沒有規律治療B型肝炎或長期大量飲酒者,最終發展到肝硬化階段就可能出現這樣的表現。

  當然,不是説身體出現了以上症狀就一定是得了肝病,但從現有臨床經驗來看,這些症狀十分值得警惕,建議大家多加留意,如有異常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診斷,以免耽誤病情。

  這兩個指標升高與肝病有何關係

  大家都知道有兩個指標經常出現在體檢報告上,被當做肝病的“風向標”,下面我們來具體説一説。

  首先是轉氨酶。轉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抽血化驗檢測肝功能的轉氨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就是我們常説的谷丙轉氨酶;另一種是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即谷草轉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的胞漿中,而AS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的線粒體中,不同原因導致的肝細胞損傷有所不同。比如,病毒性肝炎以損傷肝細胞膜為主,可能使ALT升高比AST升高明顯,而酒精性肝炎可能對肝細胞線粒體損傷更為明顯,AST升高的水準就會高于ALT。

  有人以為,轉氨酶升高就是得了肝病,實際上很多情況下其水準正常與否,並不一定反映肝臟功能的好壞。比如,AST也存在于心肌細胞中,發生心肌炎時它同樣會表現為升高,但這是心肌損傷的表現。

  但是,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ALT與AST升高,我們都需要給予高度重視。一般情況下,醫生會首先判斷是不是肝臟出了問題,從病毒感染、服用藥物、脂肪肝、酒精肝與自身免疫紊亂等方面來搜尋原因。

  其次是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是臨床篩查原發性肝癌的常用指標。需要注意的是,發生肝癌時甲胎蛋白的確會升高,但甲胎蛋白升高還可見于肝炎發作時、女性懷孕期間等。另外,並非所有的肝癌患者都會表現為甲胎蛋白升高。甲胎蛋白之所以能夠作為肝癌的篩查指標,是因為肝癌細胞能夠分泌甲胎蛋白而正常成人肝臟不能分泌甲胎蛋白,但部分類型的肝癌細胞也不會分泌甲胎蛋白,因此不能單純依靠甲胎蛋白來診斷肝癌。

  目前,慢性肝病患者肝癌篩查的腫瘤標記物除了甲胎蛋白之外,還有維生素K缺乏或拮抗劑-Ⅱ誘導蛋白(PIVKA-Ⅱ)。PIVKA-Ⅱ又稱脫γ羧基凝血酶原,它與甲胎蛋白有互補作用,即甲胎蛋白不升高的肝癌可能PIVKA-Ⅱ會升高,因此醫生會建議有肝癌發生風險的慢性肝病患者在例行篩查肝癌時,同時檢測甲胎蛋白與PIVKA-Ⅱ。

  接種B型肝炎疫苗不是“萬能保險”

  説到肝病,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B型肝炎。B型肝炎全稱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欲減退、噁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可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發展成肝硬化、肝癌。

  幸好B型肝炎有成熟的預防方法,那就是接種B型肝炎疫苗。但是,很多人在認識上都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接種了B型肝炎疫苗就進入了“保險箱”,不需要再擔心會被感染。實際上,打了B型肝炎疫苗也要定期檢查體內是否産生了抗體,如果沒有産生抗體,仍然會有感染風險。

  按照我國免疫接種計劃,新生兒在出生時、出生後第1個月、第6個月分別注射B型肝炎疫苗。由于不是所有人在接種後都會産生抗體,因此在出生後第7至8個月應及時檢測血液裏B型肝炎表面抗體的水準,沒有産生抗體則需考慮再次接種,以保證抗體的産生。有研究表明,接種B型肝炎疫苗産生的免疫力一般可維持10年以上。

  肝臟對于人體健康非常重要,我們需做好日常養護。建議大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過量飲酒,避免超重與肥胖,服用藥物或保健品一定要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使用,以避免患上慢性肝病;建議已經患上慢性肝病的人要遵醫囑規范檢查和治療,避免發展成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危及健康與生命的疾病。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一旦發現自己感染了B型肝炎、丙肝病毒,或者有B型肝炎、丙肝、肝硬化及肝癌家族史,應盡快到正規醫院肝病門診聽取醫生的診療建議,這一點非常關鍵。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呵護好自己的“小心肝”。

  (作者/王燕 北京地壇醫院)

  疾病預防

  遠離4個危險因素

  根據臨床經驗,生活中一些高危因素可能會導致肝硬化和肝癌,大家應盡量避免。

  長期大量飲酒 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傷肝臟。如果有超過5年的飲酒史,酒精量男性點40g/天、女性點20g/天,就達到了酒精性肝病的診斷標準。40g的酒精量,差不多是二兩50度的白酒。

  亂用或錯用藥物 使用未經醫生處方或安全性評價的保健品、偏方、草、蟲、礦物質,或者過量、超量使用處方藥,都可能讓人成為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受害者。

  不良生活習慣 過食高脂、高糖食物,少動、熬夜,以及不對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進行嚴格管理,其後果之一就是脂肪肝的發生、發展和惡化,以及肝硬化、肝癌的出現。

  食用黃麴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黃麴霉毒素是一級致癌物,被黃麴霉污染的花生、花生油和玉米往往會長出淡黃色或黃綠色的霉菌,切記堅決不食用發霉食物。

  

  延伸閱讀

  肝血管瘤跟腫瘤無關

  肝上檢查出血管瘤,究竟嚴不嚴重?雖然醫生説了沒大事,但很多患者心裏還是不踏實。其實在臨床上,肝血管瘤被認為是一種良性病變,一般是通過超聲或者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發現的。

  目前,關于肝血管瘤的確切病因還不清楚,初步推斷為先天發育異常,也可理解為是肝臟內部的血管畸形。雖然這種病變的名字叫血管瘤,但一般不會癌變。直徑小于5釐米的肝血管瘤,沒有症狀則無需任何治療。較大的肝血管瘤經診斷有出血風險時,可通過外科手術切除或介入微創的方法進行治療。

【糾錯】 【責任編輯: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