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石刻文創園內,石雕工匠正在進行石刻創作。新華網 劉文靜 攝
新華網重慶2月24日電(李華曾 劉文靜)大足石刻是重慶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産,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最後的豐碑。精美的大足石刻會説話,在大足石刻1300餘年傳承過程中,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石雕技藝,孕育了一大批優秀的石雕工匠,“雕刻經濟”歷經千年而不衰。
2月22日,“走進區域看發展·川渝奮楫譜新篇”網上主題宣傳採訪團走進重慶大足石刻文創園,了解當地如何發揚大足石雕工藝,讓“大足雕客”成為就業“金名片”和致富“金鑰匙”。
一塊大足本地的紅砂岩,經採料、構思、製圖、泥塑、制模、雕刻、精雕、細磨、拋光等諸多複雜工藝,才能造就一座生動精美的石雕。
大足石雕與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相伴而生。2021年,大足石雕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走進大足石刻文創園,此起彼伏的敲打聲從廠房裏傳來,石雕工匠正忙着將一塊塊石材雕琢成栩栩如生的藝術品。
此時,重慶市大足職教中心石雕石刻老師楊聲才正在雕刻教學模具。儘管已經從業十多年,一座看似普通的石像,他也需要20余天才能雕刻完成。“現在雖然利用數控機械減輕雕刻毛坯的工作,但是最終要想雕出有細膩感和生動感的作品,還是需要手工完成。” 楊聲才説。
大足石雕工匠數以萬計,長期以來都是單打獨鬥各自為陣,不利於現代石雕人才的培養,也不適應行業升級發展需求。

展廳裏陳列的現代石刻工藝品。新華網 劉文靜 攝
為此,大足區人力社保局打出組合拳,創立“大足雕客”統一勞務品牌。招募民間雕刻工匠、大中院校畢業生和新生代勞動力,在這一品牌下,幫助他們就近增收。
“參與石雕石刻專業技能培訓的學員可以考取石雕工技能等級證書,石雕從業人員還被正式納入了國家工程師職稱序列,這對我們當地的石雕工匠更是一大利好。” 大足區人力社保局黨委書記、局長蔣仕惠説。
新鮮血液的不斷加入,讓“大足雕客”勞務品牌有了勃勃生機。據介紹,近年來,“大足雕客”獲得國家級個人獎項56項,省部級個人獎項283項,同時擁有知識産權及專利技術160余項,産品獲得國家、省市級獎項547項。這讓“大足雕客”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同時人們對高品質石雕作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據統計,目前“大足雕客”帶動上下游創業就業人員11萬餘人,年創收達200億元。
作為“大足雕客”施展才能的舞&,大足石刻文創園抓好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歷史機遇,與資陽安岳共同申報重大項目,引進富瑞雕塑、蓮山藝術、蜀源雕塑等川渝12家雕塑龍頭企業,培育23家中小微雕刻企業入駐,建設川渝石刻文創産業綜合實訓基地。
“下一步,我們將高效整合川渝石刻文化資源、藝術資源、産業資源,共建石雕孵化園、玉雕孵化園、石刻文創人才交流中心、石雕行業人才技能鑒定中心。積極建設川渝石雕石材市場和珠寶玉石市場集群,打造辨識度高、影響力大,享譽全國的特色産業新高地。” 三驅鎮黨委書記,大足石刻文創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唐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