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在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重慶市巫溪縣古路鎮觀峰村,紅燈籠高挂在村道旁的路燈上,寬敞乾淨的柏油馬路通達到戶,人們三三兩兩坐在院壩裏沐浴着新春暖陽。
往年的觀峰村,在春節期間是另一番模樣:村裏幾乎天天有“整酒”(辦宴席)的,高峰時一天可達10多家。“整酒”場次多了,“份子錢”也水漲船高,村民們的人情開支節節攀升。村民告訴記者,村裏一戶普通收入人家每年出的“份子錢”少則萬餘元,多則四五萬元,有的家庭甚至不得不把除必要開支外的剩餘收入全都出了“份子錢”。
“哎呀,那時候‘整酒風’簡直要把人整瘋。”巫溪縣古路鎮觀峰村村民盧福興提起過去直搖頭。他曾記了本“人情賬”,在“整酒”最厲害的一年,他參加了200多場酒席,其中超過8成都是莫名其妙的“無事酒”。“保胎酒”“轉運酒”“洗心革面酒”……酒席名目千奇百怪、花樣繁多。“名目再‘怪’,也得硬起頭皮去吃。那時候風氣就那樣,好像你不去,面子上就過不去。”盧福興説,有時候手頭緊拿不出“份子錢”,借錢也得去吃酒。

圖為2023年2月6日,重慶市巫溪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開展不整“無事酒”宣傳活動。巫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那不“整酒”行嗎?盧福興説過去真不行。村裏流傳着這樣的俗語:“一年不整酒,虧了兩頭牛;兩年不整酒,活路(工作)全白做;三年不整酒,日子沒法過。”由於酒席太多,一個家庭如果3年內不辦酒席就要虧本,而辦一次50桌的酒席,反而能“賺”三四萬元,所以本來不願“整酒”的村民也被迫想方設法“整酒”。
變化發生在2014年。為剎住“無事酒”歪風、倡導文明節儉新風尚,巫溪縣頒佈《嚴禁黨員幹部職工大操大辦借機斂財辦法》等規章制度,明確規定除婚喪嫁娶外,黨員幹部嚴禁借由其他事項操辦、參加宴席。
“以前最怕收到各種邀請參加‘整酒’的‘紅色炸彈’,現在這種擔心沒有了,黨員幹部不‘整酒’,人情支出少,同事關係更親近了。”巫溪縣委機關黨員陳永建説。
管住黨員幹部只是第一步,更關鍵的是要引導群眾自覺轉變觀念,徹底杜絕“整無事酒”這一陋習。當地黨委政府從村規民約入手,全力組織各村了解各村各家的真實想法,修訂完善更合乎社情民意的“禁酒令”,推動“婚喪酒席儉辦,無事酒席不辦”的觀念真正得到群眾的認可與支持。

圖為2022年6月10日,柏楊街道豐益社區工作人員在西城紫都小區分發整治“無事酒”傳單。巫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從開業以來就立下了一個規定:自己不舉辦、不承接也不參加‘無事酒’。雖然少掙了些錢,但是負擔也輕了。”觀峰村一酒莊老闆譚傳林説他堅決支持整治“無事酒”,他還聯合村裏的幾個農莊老闆和鎮上簽訂了《不承接違規酒席承諾書》,一起抵制“無事酒”。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通過發揮黨員幹部的帶頭作用,觀峰村整治“無事酒”取得了明顯成效,畸形人情往來逐漸得到糾治。
據巫溪縣委宣傳部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大黨員、志願者、鄉宴“總管”正依託鄉村文明積分、志願服務項目、“總管講堂”等舉措,持續推動農村地區開展杜絕“無事酒”、節儉辦酒席活動,厲行節約、崇尚文明正逐步成為當地百姓的行動自覺。(記者黃偉、周思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