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梁山礦山公園55號礦山的親子樂園內,家長和孩子們正在游玩。新華網發(曹鳴鷗 攝)
新華網重慶1月31日電(李華曾 陳雨)農曆正月初八,走進位於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岩鎮雲峰村的中梁山礦山公園,城市田園蔬菜長勢喜人,青草樹木生機盎然,游覽步道蜿蜒曲折,兒童樂園內孩子們正在嬉戲。
“別看這裡現在是市民喜愛的郊游地,曾經可是‘臟亂差’的廢棄礦山。”村民王大文説。
游客在礦山公園內游玩。新華網發(曹鳴鷗 攝)
生態保護修復 廢棄礦山成“城市綠肺”
中梁山煤礦於1959年建成投産,曾經,地上採石、地下挖煤的開發模式使這裡的生態不堪重負,“山上煙塵滾滾,山下噪聲喧囂”“下雨就是一身泥,晴天就是一身灰”是這裡惡劣環境的真實寫照。
2018年,重慶市啟動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修復治理工作,中梁山的生態得以恢復,廢棄礦山改頭換面、展露新顏。
55號礦山就是中梁山的廢棄礦山之一。重慶市九龍坡區規劃自然資源局耕保修復科科長賈麗娟介紹,55號礦山採用了“工程棄土回填”的方式進行修復。“客土回填,正常情況下,需要資金購買土源。我們探索了‘工程棄土→礦坑客土’的轉化模式,將有償收納的建設工程棄土作為廢棄礦山修復的客土進行回填。這既解決了礦山修復工程費用、農民土地租金、修復後管護資金等問題,同時又化解了建設工程棄土堆放難和礦山修復優質客土少的問題,有效減少了建設項目臨時用地對耕地的佔用和破壞。”賈麗娟説。
目前,55號礦山通過收納跳蹬河整治工程棄土的方式回填30余米,實現了與跳蹬河的山水同治。
據悉,截至目前,九龍坡區利用廢棄礦山消納建築棄土約615萬立方米,節省資金約1.23億元,其中財政資金約3553萬元;實施山水同治,收納跳蹬河整治工程棄土,節約礦山修復客土費用600余萬元,減少跳蹬河工程棄土外運運距 44 公里、節約外運棄土費用2600余萬元。
除“工程棄土回填”外,九龍坡區還通過種植喬木、灌木、地被等方式恢復自然生態,充分挖掘廢棄礦山周邊優勢資源打造礦山公園,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如今,經過生態保護修復,廢棄礦山搖身一變成為“城市綠肺”與“市民公園”。

航拍中梁山礦山公園一角。新華網發(曹鳴鷗 攝)
“一礦一策”導入産業 廢棄礦山“披綠生金”
如何讓變綠的礦山“生金”?“我們探索推出了‘一礦一策’的差異化模式,在保留廢棄礦山遺跡,遵循自然、順應自然,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將不同礦山分別改造為公園、花園和果園,實現廢棄礦山治理恢復生態效益向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效轉化,同步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到修復、管護和運營。”九龍坡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成員李青松説。
以55號礦山為例,這裡設計了大地肌理岩層體驗帶及高空螺旋滑梯,在孩子們在體驗游玩的同時實現與大地對話,感受礦山歷史。“這周邊還布局了142畝建設用地,將打造戶外研學、教育、創意設計、住宿綜合性的親子樂園,並配套建設礦坑酒店、精靈之家、霍比特村等特色建築,以便吸引更多游客。”李青松説。
位於55號礦山旁的53號礦山將被打造成露營基地。區域內將保留耕地25畝用於種植蔬菜,為露營體驗配套蔬菜採摘,豐富露營産品供給。此外,該區域也布局了117畝的建設用地,下一步將拓展餐飲、住宿功能,配套礦坑民宿、創意餐廳。
在礦山公園入口處,按照“開門見山、入口良田”的設計理念,這裡保留和利用原有耕地20畝,按時節種植蔬菜、向日葵、油菜等糧油作物,打造成了城市田園。這裡將為游客提供農耕體驗,同時也是餐飲産業的“菜園子”。
李青松&&,目前,這裡已聯動區域內的“雲峰寺”等人文資源,形成了一條觀光、休閒、游樂的體驗帶。未來,將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在獲得建設用地使用權,或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的經營權的同時,承擔已打造的礦山公園後期管護和運營,建立起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産業鏈條,讓社會資本反哺生態保護修復,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市民在礦山公園內的健身步道上散步。新華網發(曹鳴鷗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