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春走基層|重慶港春運巡江記
2023年01月20日 15:49 來源: 新華社

  19日早晨,長江幹線重慶港天氣預報:輕霧。

  8點半,重慶朝天門海事處江北嘴海巡執法大隊副隊長唐偉帶著隊員從躉船基地出發,踩著浮橋,踏上甲板,進入海巡艇,船艇下方的螺旋槳轉動開航,起伏的水波暈開了江面的層層輕霧……

  江北嘴海巡執法大隊位于重慶主城核心港區的兩江交匯水域,毗鄰城市地標朝天門和洪崖洞,白天都市遊船往來,晚上兩江夜遊穿行,同時,這裏還是跨省客船的始發港,通航密度大,船舶種類多。“長江流域當前處于枯水期,航道變窄,需要全力以赴確保春運水上安全。”唐偉告訴記者。

  説話間,唐偉和隊員就近登上一艘遊輪,按照執法流程依次到駕駛臺、機艙進行查驗。“隨機抽查船舶,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並及時公開結果。”“雙隨機、一公開”成為海事監管過程中的一項制度。

  重慶朝天門海事處江北嘴海巡執法人員唐偉和隊員在開展日常水上通航秩序監管。(受訪者供圖)

  “我是海巡12280,海巡12280,請過往船舶注意值班和瞭望,注意值班和瞭望,加強聯繫,加強聯繫!”重新回到海巡艇,甚高頻語音通話夾雜著螺旋槳的轟鳴聲充斥在艙內。唐偉重復多遍,喚起船員注意,他一邊抽查船舶有無人員值守,一邊向船員發出安全警示。

  海巡艇破霧下行,漸漸遠離朝天門碼頭。“碼頭70個,兩江遊輪8艘,跨江大橋9座……”唐偉對轄區內的“大數據”熟稔于心。

  “這裏以後會是一個郵輪母港城!”記者順著舷窗望去,唐偉手指向的正是改造中的寸灘港。2022年,寸灘國際新城郵輪母港港口開建,這個昔日的貨運港將被改造成客運港,5年內基本建成一個全新的內河郵輪大港。“那時候,船舶的錨泊秩序更加規范,重慶的江岸風貌會更加漂亮!”唐偉對這個一度堆滿集裝箱的港口深有感觸。

  重慶朝天門海事處江北嘴海巡執法人員唐偉在通過甚高頻呼叫喊話。(受訪者供圖)

  半小時左右,海巡艇到達了重慶主城港區最大的“水上停車場”——中窯錨地。快過年了,錨地的船舶擺滿了半個江面:糧食船,需要核查最大堆高;危險品船,需要提醒有序停靠避免走錨……唐偉先用望遠鏡測距,接著通過甚高頻喊話呼叫,時不時又在錨地管理群內快速回復資訊……不一會兒,錨地的船舶變得井然有序起來,橫成行,豎成列,依次駛向對岸碼頭卸貨作業。

  巡航的終點是銅鑼峽下峽口,這裏是溯江進入重慶城區的水路門戶。峽口懸崖峭壁,夾江對峙,通航環境復雜。唐偉告訴記者,最早,貨船進入峽谷時會有海巡艇護航;這幾年,現代化監管手段在長江航運實施。他説:“視頻監管係統是一雙‘千裏眼’,銅鑼峽已經實現了‘雲’護航。”

  重慶朝天門海事處江北嘴海巡執法人員唐偉和隊員在對船舶進行“雙隨機”抽檢。(受訪者供圖)

  輕霧彌漫,海巡艇不斷靠泊又離泊。每一次巡航,唐偉和隊員都會從轄區平均每天80艘次的進出港船舶中,找出應檢船和必檢船,完成最低5條船舶的巡檢數量。

  “現場巡航工作就是我們的中心工作,因為它關係到生命安全和航行安全。”在唐偉眼裏,工作雖然辛苦,卻有意義。

  從一名遠洋船員,到2012年成為一名海事人,唐偉在長江上守護了11年。在隊裏,還有10名像唐偉一樣的執法隊員,他們在風浪裏盡顯本色。藏族姑娘白瑪央珍是隊裏的“團寵”,即將到來的春節,是她參加工作3年以來第一次回家團圓。“巡航對于我來説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從躉船辦公區站起身就能看到長江的白瑪央珍告訴記者。

  輕霧散去,江水茫茫。一上午時間,22公里航道裏程的巡航結束,唐偉帶著隊員出峽口,過沱灣,上行返航。船過起浪,循著搖搖晃晃的航標艇最終靠岸。不久,他們又會開啟一段新的航程。(記者趙小帥、黃偉)

編輯: 劉文靜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0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