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豐都大山裏有個“共富園”

  1月7日,豐都縣包鸞鎮海拔1300多米的銅礦山下,“石裏紅楓”鄉村旅遊度假區(下稱石裏紅楓)會議室,重慶日報記者參加了這裏正在舉行的一場“諸葛會”。

  “明年我要做幾個招牌菜。”村民王春英話音剛落,傳寶榮就接過話頭,“品牌很重要,大家幫我的蜂蜜取個名字?”

  “都把項目做起來,不能讓遊客上午來了下午就走。”運營山地車項目的秦懷波若有所思。

  “政府支援力度也很大。新的一年,我們拼一把,讓石裏紅楓真的火起來!”

  ……

  室外,寒風凜冽。室內,討論熱烈,每個人都在為新一年的發展,添“柴”加“火”。

  石裏紅楓位于飛仙洞村,負責人孫寶華告訴記者,投資近1億元打造石裏紅楓這個平臺,就是要帶動更多的村民通過創業、就業,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因此,當地村民也把石裏紅楓稱作“共富園”。

  荒山上5年培植出4000畝紅楓

  60歲的傳寶榮老家在飛仙洞村一社大竹林,1983年,他“倒插門”到了山下花地堡村。

  “山上留不住人!要麼下山,要麼打光棍。”會議結束,傳寶榮給記者當起了導遊。他介紹,大竹林全是喀斯特地貌,既缺水,又不通公路,石漠化嚴重,長不了多少莊稼。

  2015年,飛仙洞村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村。當時一社33戶村民搬離後,只剩下1戶還留在山上。村民下山,留下1.1萬畝山林和空地。

  孫寶華是豐都人,過去一直在外做園林工程。2017年,包鸞鎮招商引進孫寶華投資5000萬元,實施綠化園林項目。

  “本打算為園林工程提供苗木。”看著一株株紅楓將荒山變得生機盎然,孫寶華説,有點舍不得把這些苗木搬離了,“這些紅楓成了銅礦山一道美麗的風景。”

  銅礦山有溶洞、天坑、石林等景觀,也有四川二路紅軍遊擊隊宣誓地遺址,每年盛夏還有長達4個月的清涼避暑天氣。

  “紅色的故事,紅色的風景。”包鸞鎮黨委書記譚明權介紹,孫寶華很快與當地黨委政府和村集體達成協議,依托飛仙洞村生態人文景觀,以花卉苗木及名優水果種植為特色,打造石裏紅楓現代鄉村文旅産業綜合體。

  5年裏,孫寶華累計投資近1億元,在大竹林種植下紅楓、海棠、櫻花、桃花、獼猴桃等花卉苗木及名優果樹,僅紅楓種植面積就達4000畝,同時完善了山坪塘、水池、道路等基礎設施。

  推出30個項目尋找“三農”合夥人

  記者在現場看到,曾經的石漠化荒地,如今名貴花卉苗木滿園。

  傳寶榮説,特別是紅楓,在每年的5月就“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並且突破季節局限,實現兩季紅、三季紅。2021年“五一”節,石裏紅楓試營業,接待遊客5萬多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0多萬元。

  “紅楓紅了,遊客來了,創收也有了門路。” 飛仙洞村黨支部書記周作奎稱,石裏紅楓還帶動了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在企業提供資金、技術、原材料的同時,政府項目扶持資金50%作為村集體經濟入股,每年按入股金額6%作為村集體分紅金額,分紅期限不得低于5年。2020年,飛仙洞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6000元。

  銅礦山不但吸引了遊客,還吸引了不少當地群眾前來找工作。這些求職者,不少投過資、創過業,懂管理,也有資金實力,過去在外地都有各自的項目或工地,這兩年因新冠疫情影響才回了老家。

  “打造鄉村文旅産業綜合體,不能只是紅楓一枝獨秀。”在石裏紅楓,傳寶榮一邊在景區打工,一邊依托繁盛的花卉苗木養殖了60桶蜜蜂,年銷售5萬多元。

  孫寶華説,發展鄉村旅遊僅靠留守在家的老人、婦女不行,但要用好那些年富力強的求職者,僅靠一個就業崗位也是留不住的。他説,“傳寶榮養蜂給了我啟示,要用項目留下這些人才。”

  2021年底,孫寶華立足求職者的工作經歷和石裏紅楓發展實際,針對性推出烤全羊、露營基地、真人CS、山地車、民宿等30個休閒遊玩項目,尋找“三農”合夥人。

  帶動20余人創業50多人就業

  寒冬臘月,銅礦山冷風刺骨,但秦華波仍留在山上保養他的山地車。

  過去,秦華波一直在外打工,見石裏紅楓發展起來,就有了返鄉創業的想法。去年5月1日,他投資30萬元,運營山地車越野項目。去年盡管受疫情、旱情影響,他的11臺山地車仍接待遊客2000余人次,創收11萬元。

  來自豐都縣城的戴偉豐相中了真人CS項目,投入50萬元,于去年5月入場,7月1日正式營業,短短幾個月已接待500多人次。

  石裏紅楓副總經理陶榮偉介紹,他們專門為當地有創業意願的村民量身打造創業項目,提供資金、技術、設備、場地等方面的支援,引導大家參與項目運營。

  王春英説,她過去只是在石裏紅楓餐廳幫廚,沒想到孫寶華見她廚藝不錯,又學會了餐飲管理,就把餐廳承包給她經營。王春英悄悄告訴記者,去年,她4個月掙了10萬元。

  龍海軍、龍永勝幹的是泥水工,兄弟二人考察石裏紅楓後也想創業。孫寶華先動員他們去學習燒烤技術,然後將燒烤項目,以及100平方米場地、兩間40平方米的辦公用房交給他們經營。

  “創業有項目、就業有崗位。”譚明權稱,孫寶華將石裏紅楓打造成了帶動當地群眾共同富裕的平臺,創業者無需向景區繳納場地租金、項目承包費用,除了項目本身投入外,他們只用向景區交收入3%的維護費。待創業者賺回本金後,景區按年營業額收取不同比率的維護費。

  孫寶華望著眼前的石裏紅楓稱,用項目帶動創業,解決就業,既為鄉村振興培育、留住了人才,也調動了當地村民返鄉創業的積極性,同時也減輕了景區管理壓力、降低了運營成本。

  他告訴記者,截至目前,石裏紅楓共帶動20余人創業、50多人就業,同時吸引300萬元社會資本投入景區發展。

  8日一早,盡管氣溫又降低了不少,但所有的創業者又開始忙碌起來。他們告訴記者,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共富路上也要敢拼敢闖。

編輯: 陶玉蓮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6112926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