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國內首張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三維圖像出爐 “中國復眼”一期正式開機
2022年12月30日 08:43 來源: 華龍網

國內首張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三維圖像。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國內首張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三維圖像。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12月29日,經過一係列緊張的調試準備工作,位于重慶兩江新區的“中國復眼”項目一期正式開機,實現了利用分布式雷達體制進行深空探測,拍攝出了國內首張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三維圖像。

  據了解,大規模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由入駐兩江協同創新區的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謀劃建設,將構建世界上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高分辨率觀測近地/主帶小行星、航太器、月球、金星和火星等類地行星以及木星衛星等深空域目標,滿足近地小行星防禦、空間態勢感知等國家重大需求,並用于地球宜居性、行星形成等前沿科技創新研究。

位于明月山的“中國復眼”一期。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位于明月山的“中國復眼”一期。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該設施由很多小天線合成一個大天線,就像昆蟲的眼睛一樣,因此又名“中國復眼”,也意為“中國復興之眼”。

  “‘中國復眼’一期項目主要是為後續的設施建設進行關鍵技術驗證,目前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已經初步完成了一期4部雷達對月球的協同觀測,獲得了月球正表面局部三維雷達圖像,初步驗證了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技術的可行性,也驗證了對以月球為代表的深空域目標三維雷達成像的可行性。”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副研究員向寅告訴記者。

“中國復眼”拍攝的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平面圖。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中國復眼”拍攝的月球環形山地基雷達平面圖。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據了解,該項技術對于多雷達間對齊精度的要求極高,相互之間的對齊精度需毫米級,才能實現精準觀測和三維成像。

  “我們的觀測和調試將是一個漫長的、不斷精調的過程,接下來我們會繼續對4部雷達進行精細化的調校,拍攝出分辨率和觀測清晰度更高的三維圖片。“向寅説。

  根據計劃,項目二期工程將在重慶市雲陽縣建設25部30米口徑的高分辨率分布式雷達,可實現千萬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測,為我國近地小行星撞擊防禦和行星科學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目前,二期項目已經獲批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部門推薦),並得到了重慶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兩江新區、雲陽縣的支援,預計2023年年初即將動工。

  在此基礎上,第三期工程計劃形成一個由上百部雷達組成的科學設施,探測距離將達到1.5億公里,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雷達領域保持長期的領先優勢。

  “‘中國復眼’加快建設,將帶動重慶本地産業尤其是電子資訊産業發展,並助力雷達領域、天文領域等專業體係人員在重慶形成集聚效應。”向寅表示。

  作為重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重要增長極,兩江新區正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升級版”,重點實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整車龍頭引領計劃、科技創新型企業集結登峰計劃、軟件和資訊産業建圈強鏈計劃、企業上市“揚帆行動”計劃,圍繞新區支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新産業、未來産業發展需要,促進産學研用精準深度對接,大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産業鏈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提高企業競爭力創新力,讓科技創新更好賦能産業發展。(通訊員 趙鵬 首席記者 佘振芳)

編輯: 李海嵐
精彩圖片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924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