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雙高棒産線生産車間,昔日人頭攢動、環境臟亂的工作場景不復再現,取而代之的是“一條生産線、一個操作室”遠程集中控制。只見高清屏幕不停地跳動着實時生産數據,工作人員不僅可遠程掌握生産情況,還能利用測溫取樣機器人等替代人工完成高風險、重復性工作。重慶鋼鐵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已有30個智能製造項目上線運行,每年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800余萬元。

圖為重慶鋼鐵一處集中控制室。(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作為重要工業基地的重慶,瞄準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傳統産業,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企業也紛紛部署應用雲服務等數字化技術,加快數字化對生産全鏈條的嵌入,降低運營成本。
迄今為止,重慶累計推動11.3萬家企業“上雲上&&”,累計推動實施4800余個智能化改造項目,累計認定127個智能工廠和734個數字車間,使運營成本平均降低21.5%、産品不良率平均降低40.7%、單位生産能耗平均降低19.7%。
今年以來,重慶還實施了製造業“一鏈一網一&&”試點示範,依託龍頭企業搭建行業性的工業互聯網&&,加強産業鏈數據共享,提高上下游企業協同水平,實現“行業生態一條鏈、數據協同一張網、應用服務一&&”,力促産業鏈“抱團”數字化轉型。
“以打造工業互聯網&&為契機,我們自身實現了降本增效,對客戶的響應速度也明顯提升,還帶動140多家供應商邁向數字化。”重慶青山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潘凱&&,以前與供應商對接主要靠表格表單,現在技術圖紙可直接傳輸到供應商的生産線上,效率大大提升。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將加快5G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汽車、電子、裝備、消費品、材料、化工等行業龍頭企業深化5G在生産製造等各個環節的應用,打造一批“5G+工業互聯網”新場景示範項目,助力企業邁向智能製造。(記者黃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