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的重慶市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大地好似調色盤。新華網發(冉孟軍 攝)
9月,重慶市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八一村,收割機在金黃的稻田裏來回穿梭,一派好“豐景”。
過去的八一村,受地形所限,水稻種植零散,畝産在400斤左右。今年,作為重慶市1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鄉的恒合土家族鄉,在八一村打造了千畝高標準稻田,通過農業機械化手段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部分稻田畝産最高達到1300斤,為村民致富增收播種下希望。

恒合土家族鄉八一村,收割機穿梭在田野上。新華網發(冉孟軍 攝)

金燦燦的稻田與翻新後的農家院落交織成一道鄉村風景線。新華網發(冉孟軍 攝)

今年,作為重慶市17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鎮鄉的恒合土家族鄉,在八一村打造了千畝高標準稻田,推動當地農業機械化發展。新華網發(冉孟軍 攝)

開鐮收割不見鐮,曬谷壩上不見谷。收割機和貨車無縫銜接,可將稻穀直接運往車間烘乾。新華網發(冉孟軍 攝)

現代機械化生産讓農民種田更輕鬆。新華網發(冉孟軍 攝)

夕陽西下,勞作了一天的村民帶着豐收的喜悅歸家。新華網發(冉孟軍 攝)
夜幕降臨,貨車連夜將收割的稻穀運往加工車間。新華網發(冉孟軍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