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曉生在鄉村院壩給孩子們上英語課。(受訪者供圖)
“同學們,72頁單詞表第一個單詞,跟我讀……”8月初的一天,在貴州桐梓縣海校街道水井村一院壩上,多個孩子圍坐在十幾張簡易書桌旁,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帶着他們熟讀英語單詞,並不時在身後的小黑板上寫下注意要點。
這位老人名叫劉曉生,來自重慶,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的退休教授。今年73歲的他,10年來堅持給山裏孩子免費輔導英語,當地的孩子都親切地叫他“教授爺爺”。今年暑假,他的“壩壩英語”培訓班視頻在網上火了。網友們説,這是幸運的孩子們遇上了值得尊敬的人。
村裏來了教授爺爺
給孩子們上“壩壩英語”
“小朋友,你把你的英語課本讀給爺爺聽聽……”時間回溯到2013年,劉曉生和家人一起到桐梓縣水井村爛壩子組避暑,碰到鄰居家讀初中的孩子正在學英語。劉曉生想看看山裏的孩子英語水平如何,便考考他。孩子蹩腳的英語口語讓劉曉生萌發了在暑期為他補習英語的想法。這個孩子就這樣成了劉曉生的第一個學生。
沒隔幾天,一位避暑的大學教授免費補習英語的消息在村裏傳開。村裏又有3個孩子前來聽課。
“我是‘壩壩英語’培訓班的第一批學生。當時,我們4個小孩在教授爺爺住的避暑房門口聽他講英語。”家住桐梓縣海校街道水井村的駱禮杭説,以前其爸媽覺得英語沒有用,自從教授爺爺來了以後,讓我們打開了眼界。
“原來的我都不敢開口説英語,跟着教授爺爺學了6個暑假的英語,英語成績突飛猛進。高考的時候,聽力只錯了兩道。我第一時間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教授爺爺。”駱禮杭説。
10年來,劉曉生“壩壩英語”培訓班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暑假已經有60多名學生了。“大家越來越重視英語,每到暑假,村裏的孩子都盼著教授爺爺來。我一邊為爺爺高興,但也擔心爺爺的身體。”現在在大學就讀小學教育專業的駱禮杭只要有空就來給劉曉生當“助教”,&&他打理培訓班的事情。
精心打造英語課堂
不收鄉親一分一毫
“‘壩壩英語’的場地換了好幾個地方。”劉曉生説,水井村爛壩子組81號是貴州農戶周昌英的家。最初,“壩壩英語”就在她家院壩開的課,遇到颳風下雨就搬進房間裏講課。隨着學生越來越多,周昌英主動把放打米機的房間騰出來,學生家長湊了400多元買了黑板和課桌椅,東拼西湊出一間簡易的教室。學生一年比一年多,小小的教室被學生擠滿,最終,“壩壩英語”又回到了壩子上來。
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有,怎麼才能有針對性的教學呢?劉曉生精心設計分班教學,根據孩子們不同的年級,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班。周一、三、五,小學生上課;周二、四、六,初中生上課;周一至周六的晚上是高中生學習時間,每天兩個小時。
為方便教學,今年夏天,劉曉生還統一了學習教材。他認為小學生主要以培養書寫、拼讀和記單詞的能力為主,中學生則強調分析句子結構,“雖然每年上課時間不長,但我想在有限的時間裏,解決孩子們平時學習英語的困惑,教授他們學習英語的方法。”
看著孩子們的英語成績不斷提高,家長們十分感激劉教授,有的自發送來雞蛋、蔬菜等,還有的想掏點學費表心意。劉曉生一概拒收,他説:“我做這些不為錢,能得到鄉親的認可,跟他們相處得跟一家人一樣,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力所能及發揮餘熱
“壩壩英語”辦到不能辦為止
把避暑游變成了退休工作,劉曉生的老伴李婆婆説:“老劉這輩子沒啥愛好,就是能教書,擅教書,教書才能讓他快樂。”
自2013年開辦“壩壩英語”至今,參加培訓的大部分孩子英語成績都有明顯的提高。村裏考出去的10個大學生都曾聽過“壩壩英語”,劉老師的第一個學生如今已研究生畢業。
“教育的目的,不是去灌滿一瓶水,而是去點燃一盆火。”回憶起學習、工作經歷,劉曉生説,他是重慶外國語學校招收的第一屆學生,1970年,他特招入伍,再由部隊送往四川大學外文系學習。退休前,他曾是原第三軍醫大學(現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外語教研室教師,曾任該校碩士博士外語教學組長,“一個好的教師可以塑造孩子的一生,我雖然退休了,但是我想力所能及,發揮餘熱。”
今年的“壩壩英語”已經告一段落,孩子們都很捨不得。劉曉生説:“明年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壩壩英語’照常開班!”
見習記者 雲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