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月30日電(陳雨 實習生 吳欣然)2022年的虎年春節是“雙減”政策落地之後的首個春節。家務能手、手工巧匠、運動健將、書香達人……在重慶,智慧“雙減”後,孩子們健康積極、充實快樂迎新春。
新華網在採訪中發現,這個假期,在重慶,埋頭做書面作業已經成為過去式,兼具趣味性、實踐性的寒假作業成為主流。每天運動半小時,幫父母洗碗,了解北京冬奧會運動知識,用廢舊物品製作花燈……這是重慶市渝北區寶聖湖小學為學生們佈置的有趣寒假作業。
事實上,今年寒假,重慶市多所中小學校都對寒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精心設計,將生活技能、實踐活動、冬奧主題等內容巧妙融入作業中,讓孩子們的假期生活有趣又充實。
在重慶市渝北區寶聖湖小學,運動成了同學們的寒假作業。圖為學生在操作上練習田徑。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減”出健康:運動、實踐類作業成主流
“跑之前一定要先進行充分的熱身運動,跑完過後的拉伸也不能忘……”近日,在重慶市渝北區寶聖湖小學的操場上,體育老師正帶着孩子們練習田徑。
寶聖湖小學副校長簡天鳳介紹,在今年的寒假作業中,突出運動和實踐是一大亮點。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充實地度過“雙減”後的第一個春節,學校在寒假作業上做了很多創新嘗試,相比以前的寒假學科類作業偏多,今年的作業主要有:讓同學們在家主動完成收拾碗筷等家務,要求孩子們每天鍛煉15-30分鐘,讓同學們每天閱讀1小時等等。
除了在家完成的作業外,學校還為同學們開放了運動場和部分活動室,同學們可以在學校練習田徑、踢球、舞蹈、繪畫等多種活動。
“春節假期短,以前寒假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做作業,今年作業少了,對春節都更期待了。”寶聖湖小學二年級的小李同學説。
新華網走訪發現,如今,將“寫寫寫”的書面作業轉變為運動、勞動、實踐作業等多元作業備受重慶各中小學青睞。
重慶市渝北區空港新城人和街小學讓學生拍新年全家福、畫熱鬧中國年、給親友師長髮拜年祝福語、剪窗花等;中華路小學則量身定制勞動作業,讓孩子跟家長一起做家庭大掃除、貼春聯、學做一道美食……這些有趣的寒假作業,讓學生們春節過得更有意義、有所為、有收穫。
除了學校,一些社區也積極賦能“雙減”,為孩子們策劃各種興趣活動,幫助孩子們愉快過春節。在重慶市渝北區寶聖湖街道,湖濱西路社區成了孩子們的春節打卡地。湖濱西路社區書記蔣傑鵬介紹,社區邀請了手工老師到社區活動室教孩子們製作燈籠,同時還為孩子們提供了圍棋、書法、舞蹈等活動場合,幫助孩子們快樂過春節。
重慶市渝北區湖濱西路社區在學生寒假期間舉辦手工活動,圖為兩名小學生正在做紙燈籠。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減”出新潮:突出“年味”“冬奧元素”
寒假恰逢春節,探尋年味、感受民俗文化也是重慶許多中小學校寒假作業的重要內容。
以自己喜歡的藝術形式(繪畫、剪紙等)表現“虎”;與父母一起佈置家,增添過年氛圍;分享自己喜歡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近日,重慶市渝中區解放西路小學圍繞“過年”這一主題,為一二年級的學生們佈置了寒假作業,希望他們能在“年味”十足的活動中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寒假綜合實踐活動指南》中,同學們要完成的假期作業是:過一個紅紅的充滿中國味兒的“快樂中國年”。具體活動包括:寫春聯、貼春聯、寫福字、大掃除、做菜、洗碗等;策劃一次家庭春晚,組織大家展示才藝;看比賽、了解比賽規則、學唱冬奧會主題曲《一起向未來》等。
“‘年味作業’將寒假作業與春節節慶活動相融合,讓過年變得更有意義。孩子在充滿儀式感的‘年味作業’中,可以深入了解傳統習俗的寓意,獲得更多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重慶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校五年級同學陳昊楠的父親陳永勝説。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將於2月4日在北京舉行。虎年春節恰逢北京冬奧會開幕,重慶市部分中小學校也將冬奧主題融入寒假作業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們對冬奧會的了解。
重慶大同實驗學校開展“相約冬奧”探究實踐活動,通過“巧手繪冬奧”“賽場尋榜樣”“冬奧設計師”三個主題,鼓勵學生動手動腦邁開腿,享受快樂假期,為冬奧加油。
“冬奧會都有哪些比賽項目”“本屆東奧會的吉祥物是什麼”……帶着這些疑問,寶聖湖小學六年級的同學們將開啟自己的“探索冬奧之旅”。
簡天鳳説,這些新潮的作業大多應時應景,年味十足,既貼近現實生活,讓學生在作業中動手實踐;又增強了新年趣味,讓學生樂在其中。
重慶渝北區一小學一年級學生黃凱風在春節期間主動為家人洗碗。新華網 黃俊輝 攝
“減”出快樂:在特色作業中收穫成長
花式手工、年味作業、特色運動……重慶市中小學校寒假作業的形式、內容雖然有所不同,但作業背後的育人目標是一致的。
冬奧設計師、家庭春晚、畫熱鬧中國年等特色寒假作業看起來好像在“玩”,其實學生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將進一步提升思維、動手和表達等能力,從“玩耍”中快樂成長。
“整理房間、洗襪子、疊衣服等等,這些作業看似簡單,但可以培養孩子的交流、溝通等能力,還能進一步增進親情,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愛心和感恩之心。”簡天鳳&&。
當地學者分析,作業類型變化的背後是育人觀念的轉變,綜合性、實踐性作業不僅能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合理安排閒暇時間的能力,為將來擁有豐富多彩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