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國內多地調研發現,一些高新企業的高科技産品在國外市場上大受歡迎,但在國內市場上卻表現不佳甚至屢屢碰壁,遭遇國外國內市場“一頭熱一頭涼”的困局。
業內人士&&,類似情況折射出我國創新産品應用環節仍存體制機制障礙,建議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隱形壁壘”,營造更加有利於高科技産品應用的健康環境,助力我國企業在高科技競爭中佔得先機。

趙乃育 繪
國內國際市場“冰火兩重天”
高熔點金屬低溫熔化技術可解決傳統合金化過程中金屬材料缺陷,對金屬材料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我們可將熔點在1500℃-2500℃的高熔點金屬在710℃-735℃的低溫下實現快速熔化,從而避免高溫熔化導致的金屬疲勞,提高金屬材料性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重慶一家新材料企業負責人李航(化名)説,作為一傢具備自主知識産權的創新型新材料高科技企業,公司的高濃度合金元素添加劑技術於2020年獲得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但産品卻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遭遇“冰火兩重天”。
李航介紹,該産品在歐洲、美國等國際市場上表現很好,核心客戶包括美國鋁業等多個知名企業。“在真正高精尖的材料應用上,美國依託這種産品才能解決金屬疲勞難題,從而提升高端材料性能。”
然而,高濃度合金元素添加劑在國內市場上的表現卻是另一番情景。據李航介紹,由於公司開發的産品在國內缺乏競爭對手,導致投標時找不到“參照標”,甚至只能參照原材料價格去投標,基本上是“白菜價”,導致産品在國內市場上的利潤水平遠低於國際市場,影響了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的積極性。
“雖然我們也和國內客戶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但産能不足時,由於國外客戶更願意支付技術溢價,我們也只能削減國內客戶的銷售量,畢竟企業要生存和發展。”李航説。
記者調研了解到,該公司的遭遇具有一定普遍性。江蘇一家變壓器公司是目前全球變壓器行業的頭部企業,産品遠銷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但是在開拓國內市場方面始終不順利。公司總經理張宏(化名)説,變壓器行業的項目過去長期依賴國外大公司的産品,不敢輕易嘗試國産設備,導致很多國內變壓器生産企業被迫走外銷道路。
多位科技企業負責人透露,企業研發出來的高科技産品一度在國內市場上找不到買家,很多下游客戶篤信國外産品,即使國內産品技術含量不低於甚至高於國外産品,他們也不敢貿然使用。在重大、關鍵裝備首&套的應用領域,國産技術獲得的應用和發展機會較少,不利於國産技術進入內循環系統。
多重因素造成産品應用“一頭熱一頭涼”
記者調研了解到,國內科技創新産品遭遇國外國內市場“一頭熱一頭涼”困局,反映出國內科技産品應用環境存在體制機制等方面的短板。
一是招標制度不合理導致“劣幣驅逐良幣”。“一些大型企業跟我們接觸後&&,我們生産的東西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都很先進,但他們不能用,因為招標要求必須有兩家以上企業同時進行競標,單家企業的産品採購後很難通過內部審計。”李航&&,我國冶金行業深知高濃度合金元素添加劑的價值,但由於種種束縛卻難以放開手腳使用。
二是考核機制不完善,缺乏試錯機制。多名受訪企業負責人&&,國內一些大型企業缺乏試錯機制,在産品研發和應用過程中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在相關産品的採購中,它們更傾向於沿用國外知名企業的産品,以達到“免責”效果,這導致有些國內産品雖然好,卻無法入這些公司的“法眼”。
“在電子元器件應用方面,很多國內企業秉承的態度是‘能沿用國外的就不採用國內的新産品’,擔心因出現質量問題而被追責。”湖北黃石一位企業負責人説。
三是利益保護機制阻礙創新産品應用。一些企業負責人&&,部分國內企業存在供應鏈的利益保護機制。如一些大型企業生産全産業鏈産品,即便産業鏈上的某些産品落後,但為了保護生産線、保護員工,也依舊使用這些落後産品,從而導致創新産品應用遇阻。
受訪企業負責人&&,在國家大力倡導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部分高科技産品國外“受寵”國內“受阻”的現象,極大挫傷了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積極性。
完善體制機制 破除創新應用阻力
多名受訪人士&&,應積極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小心求證,大膽使用,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應用環境,不斷提升我國科技企業核心競爭力。
首先,建立適應新時代科技創新環境的招標制度。張宏等受訪者建議,改變傳統的同類對比制度,針對缺乏競爭對手的創新型企業及産品,採取專家評估、産品試用等方式驗證其效果,為其提供應用機會。同時,改低價中標為合理價位中標,為創新型企業提供相應的利潤空間,幫助此類前期研發投入較大的創新型企業發展,形成從創新到應用再到反哺創新的良性循環。
其次,建立符合科技創新産品應用規律的容錯機制。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全球研發中心主任林明智舉例説,液壓部件、傳動部件等核心零部件要實現自主可控,必須給予我國自主研發的産品更多試用機會,從而不斷在實踐中完善,建議相關部門&&激勵措施,鼓勵國內企業使用國産化關鍵零部件,同時建立科學的容錯機制,讓企業卸下“思想包袱”。
再次,進一步破除創新應用阻力。部分受訪人士&&,創新産品的應用難免會觸碰既有利益格局,建議相關部門&&措施,鼓勵企業通過購買技術、股份合作等形式,主動參與創新應用過程,享受創新應用成果,從而助力産業轉型升級。(記者 覃星星 韓振 鄧華寧 王賢 南寧 重慶 南京 武漢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