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武陵山間的“花田喜事”

  新華社重慶10月6日電 題:武陵山間的“花田喜事”

  新華社記者李松

  國慶節期間,陽光燦爛,一束束金光穿過雲層,灑在重慶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岩村的層層梯田之間。

  今年的稻米上新了。近幾天,何家岩村30多個壯勞力都在稻田裏忙着,迎來新一季的豐收。放眼所及,剛收穫的金黃稻穀,鋪滿農民屋前的曬壩,大夥兒臉上洋溢着笑容。

  何家岩村曾是武陵山區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寨:6成多土地鋪在斜坡上,地塊破碎。有的田塊,耕牛犁田都難轉身;村後滿山的石頭疙瘩長不出大樹,儘是灌木、荊棘……

  在偏僻的山村,究竟發展什麼産業?花田鄉幹部思前想後,還是覺得應該用好當地最大的資源——稻米。但過去的傳統稻米種植,一家一戶小打小鬧、不成規模,而且稻種也不統一,很難産生效益,甚至還會賠本。何家岩村黨支部書記陶濤説,要從傳統資源中開掘産業發展新局,關鍵是要讓人看到前景。

  最近10年來,鄉里&&農戶“抱團取暖”、整修梯田,組建花田稻米種植合作社,統一稻種供應、種植流程,開拓銷售渠道,力爭用高品質稻米搶佔市場。

  “村裏的水稻田,‘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有機肥。”陶濤説。

  原來的“賠本生意”正在變成富農産業。靠着有機種植和品牌推廣,花田稻米現已是渝東南地區知名的“品牌主糧”,並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農産品,本地收購價超過了20元/公斤。

  花田稻米不僅帶來了農業效益,還催生了鄉村旅游産業,一大批賞美景、體驗鄉村文化的游客慕名來到何家岩。為適應游客需求,何家岩村近幾年積極推動傳統建築風貌整治,修繕了80多處古民居,還對部分木質建築實施了防蟲治理……記者穿行在村寨之中發現,修繕後的一棟棟民居錯落有致,風貌古樸,潺潺的溪水流過農舍,空氣都格外香甜。

  在何家岩村,村民冉素霞2017年回到村裏開起了農家樂,如今有14個房間能夠接待游客。她笑着告訴記者,村裏春季能看花、夏季能避暑、秋季有滿山的金黃、冬季能看梯田雪景,一年四季都有好風光,大夥兒振興鄉村的勁頭很足很足。

編輯: 李海嵐
城市相冊
欄目精選
每日看點
重慶正事兒
本網原創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12112793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