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5G新媒體平台與中國電影資料館聯合完成的我國首部黑白轉彩色4K修復故事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重慶舉行點映活動。百餘名市民走進影院,通過重溫紅色經典,感受科技對電影行業帶來的改變。
《永不消逝的電波》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於1958年出品。該片以李白烈士的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中共黨員李俠潛伏在敵佔區,為革命事業奉獻出生命的故事。作為新中國第一部講述黨的隱蔽戰線英雄人物的經典影片,《永不消逝的電波》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為讓更多觀眾領略這部紅色經典影片的魅力,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頻5G新媒體平台聯合中國電影資料館組成的項目修復團隊,將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人機交互式AI上色與傳統修復手法相結合,在長達7個多月裏對原片16.5萬幀的黑白影像逐幀進行修復,使這部紅色經典影片煥發出新的活力,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5日上午,當重慶日報記者來到點映活動的舉辦地——渝中區重慶MEET U巨幕影城大都會店時,發現這裡已經有不少市民等候觀影。他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討論着《永不消逝的電波》裏的劇情。“小時候,我曾看過三遍《永不消逝的電波》,孫道臨先生飾演的李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市民劉曉霞説,此次聽説這部片子會以彩色故事片的形式登陸院線,她第一時間帶着孩子前往影院觀影,重溫經典記憶。
上午10時,隨着影廳燈光的變暗,觀眾們跟隨着電影鏡頭回到上世紀40年代的上海,感受李俠等活躍在隱蔽戰線的共産黨員所處的艱苦環境,以及他們為革命勝利所作出的貢獻。特別是在影片的最後,李俠面對敵人的槍口,依然鎮靜地向後方發出“同志們,永別了!我想念你們!”的電波,令不少觀眾動容。“很多年前,我就看過黑白版的《永不消逝的電波》。與之前相比,彩色版的《永不消逝的電波》呈現了更多細節,真的很精彩。”已經98歲高齡的徐成英婆婆説。(記者 黃琪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