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京市人口結構最年輕的城區,建鄴區緊扣區情特點,以産業園區托育為突破口,通過深入調研、系統謀劃,精準布局托育資源,全力提升服務品質,持續完善保障機制,有效降低家庭育兒的時間和經濟成本,探索出一條“公辦引領、多元參與、品質過硬”的建鄴特色普惠托育實踐路徑,切實助力“帶娃莫愁”。

構建“四位一體”普惠托育解決方案
建鄴區以深度解讀、精準把握“普、惠、托、育”四字精髓為切入點,聚焦“找托育機構難、選優質托育更難”痛點破解,以擴大覆蓋、降低成本、保障質量、提升專業為核心,全力提供便捷、實惠、優質的托育服務,將生育支持政策切實落地基層,推動廣大青年“想生敢生”“能生優育”。
採取“查缺補漏”策略優化空間布局,依託區人才集團打造“晨星托育”品牌,在園區、CBD、社區嵌入式設點,建成58家托育機構、2982個托位,千人托位數達5.4個,形成“15分鐘托育服務圈”。

完善普惠托育可持續發展保障
在深耕“普、惠、托、育”四字的同時,建鄴區持續探索推動普惠托育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再向“托得穩”提升,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機制做法。
産業園區實現“樓上上班、樓下托娃”,服務時間匹配職工作息;社區站點堅持標準不降、服務不減;針對小月齡幼兒開設乳兒班,提供臨時托、半日托等靈活服務,實現産假與入托“無縫銜接”。建立建設、餐食、醫育等六大標準,與職業院校合作訂單培養人才,注重安全細節,設置45°觀察鏡消除視覺盲區,打造“棉花地”安全活動區,門把手高位設計防誤觸等。
下一步,建鄴區將按照全覆蓋、可持續、塑品牌的思路,積極探索托育和幼兒園教育有效銜接的路徑方法,推動普惠托育從“點”向“面”擴容,從“好”向“優”提質,從“試點”向“體系”拓展,全力打造普惠托育體系建設的“建鄴樣板”。
11月23日,由新華網主辦,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指導,綠色全域(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一屆綠色發展論壇暨2025保障和改善民生經驗交流會”在北京召開。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不負所‘托’‘育’見未來 打造民生服務的建鄴樣板”的經驗做法編入民生實事彙編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