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6日電題:北京文化論壇:共話傳承發展 共赴文化之約
新華社記者宋玉萌、楊淑君
文化傳承有哪些新趨勢?文化發展有哪些新理念?25日至26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舉辦期間,各界人士圍繞“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這一年度主題,就傳承與保護、發展與創新等話題展開深入對話、廣泛交流。

7月26日拍攝的北京文化論壇歷史文化傳承與發展分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談到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話題時,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高義&&,北京市努力探索歷史文化傳承發展的“北京路徑”,工作格局由城市站位轉向首都站位,工作理念由舊城改造轉向老城保護,工作對象由重點保護轉向全域保護,工作重心由靜態保護轉向活化利用,努力展現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不斷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
“作為中軸線申遺工作的參與者,我特別感受到了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和以往其他申遺項目的不同之處。”清華大學國家遺産中心主任呂舟&&,北京中軸線保護不僅是一個考古的過程,也是今天社會認識中華文明,形成強大社會凝聚力、民眾文化自豪感的一個重要過程。

7月19日拍攝的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的中國共産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北大紅樓)。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論壇召開期間,豐富的現場觀摩活動使參會嘉賓深入領略了北京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豐碩成果。在北大紅樓,參觀者在這座紅磚砌築、紅瓦鋪頂的建築中重溫紅色記憶。北京師範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在分論壇發言時&&,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文化故事,使紅色文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與會嘉賓認為,傳承、保護、發展、創新在新時代的文化建設中應有機結合、深度融合,並分享了許多優秀案例。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傑介紹,近年來北京市圍繞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進行系統保護,體現了北京市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最新認識和成果。作為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文藝演出環節,25日晚,“2022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在北京首鋼園開幕,向公眾展現了西山永定河如何在新時代展現自然之美和文化底蘊。

7月26日拍攝的北京文化論壇文藝精品創作與傳播分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談到新時代文藝創作發展與創新等話題時,與會嘉賓圍繞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如何推動文藝精品創作等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我們今天既要看那些表達了歷史發展的本質、體現了人民心聲情感的作品,還要看這些作品是不是具有在藝術語言形式上的創新。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文藝精品一定要帶給觀眾新奇的獨特發現,哪怕一個細節、一句&詞、一個眼神、一個視覺圖案,都應該有藝術新意。

7月25日在首鋼園三高爐拍攝的2022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節開幕式。新華社記者 陳鐘昊 攝
在文化産業創新方面,文化與科技深度結合成為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突出特色之一。論壇召開期間發布的《北京文化産業發展白皮書(2022)》引發關注,參會嘉賓普遍認為,科技變革對文化産業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時代發展和科技進步將催生更加多元化、數字化的藝術呈現和觀賞形式。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康震&&,北京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一個偉大見證,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份歷史文化遺産,做到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也是北京這座城市的使命和擔當。
-
數説首屆北京文化論壇
-
北京文化論壇"文藝精品創作與傳播"分論壇舉辦
首屆北京文化論壇“文藝精品創作與傳播”分論壇26日在京舉辦。
-
獨立供暖用戶暫停用熱期擬按38%繳費
-
排查整治隱患 城市運行安全“百日行動”啟動
近日,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召開全市城市運行安全百日行動部署會,自7月中旬至10月底,將在全市集中開展城市運行安全“百日行動”,進行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等工作。
-
王府井等五項目上榜 北京夜經濟消費地標持續升級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了第二批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名單,北京有5個項目上榜,分別是王府井、北京歡樂谷、朝陽大悅城、北京環球城市大道和樂多港假日廣場。隨着北京加速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夜經濟消費地標正在持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