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中走過百年歷程,是一所文化非常厚重的學校。在總結百年歷史的時候,我們用了三個詞——“志成精神”“志成教育”和“志成人”。
1923年學校創辦初期,“改變民族落後、發展教育事業、培養棟樑之材、有志者事竟成”是對志成中學(北京三十五中前身)“志”的描述。新中國成立後,“志成精神”體現為“勵精圖治、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有志者事竟成”。步入新時代,“志成精神”又有了新發展和新內涵,即“厚植紅色基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志成精神”一脈相傳,這是三十五中辦學的靈魂。
“志成教育”是全面育人、全面優質、特色鮮明、適性揚長。歷經百年,學校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教師,成就了數以萬計的各行各業優秀人才,包括“兩彈元勳”鄧稼先等,為國家發展和建設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志成人”的共性有四方面。第一,理想信念比較堅定;第二,綜合素質比較高;第三,領導能力比較強;第四,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適應未來社會挑戰的能力。我們始終把創新人才培養作為學校使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
一所學校的教育有三方面非常重要:一是喚醒學生潛能,點燃學生夢想;二是創造環境和&&。三十五中致力於讓孩子在各個方面有機會發展,在科技、藝術、體育、人文、國際教育等方面給孩子們提供激發潛能的機遇和&&;三是培養孩子胸懷和視野,志向的高遠決定人生的高度。這些使得教育能夠實現以人為本,服務多樣化人才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十五中升學成績現在很好,本科升學率基本能達到100%。一本錄取率也在90%以上。我們更多地把升學看成是一個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有好的學習&&和氛圍,自然也會有好的升學結果。
現在學校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普及類素養提升課程,也有針對興趣特長領域的分層分類課程。對有興趣、有潛能的學生,我們給予一些拓展性、探究性課程,為孩子提供更多的學習和成長機會。
學校注重為孩子發展奠定基礎和能力,像學生的理想信念、正確的價值觀念、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能夠適應未來挑戰的創新素養。這些都是基礎教育應該發揮的作用。
未來社會發展需要多樣化人才,學校會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土壤,在各個方面給孩子嘗試的機會,幫助找到自己的潛能優勢。
由於學生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學習路徑也越來越多,未來要為學生打造家校社學習共同體,促進學生更好成長。對於學校而言,我們希望做到“教師專業、學生自主、家校協同”。
對於家庭教育,有幾方面需要引起關注。一是我們應該開設家長學校,讓更多家長從孩子終身成長等角度正確理解教育,減少教育焦慮,更專業地教育引導孩子養成健康的身心。另一方面,我們希望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進行有效溝通,通過家校協同,形成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再有就是社會,社會是學習共同體的一部分。今天的教育是一個開放的教育,社會資源和學校教育資源都是學生成長中重要的資源載體。我們希望打造家校社學習共同體,為孩子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保障。
隨着世界交往越來越頻繁,開放和交流成為必然。我們提出要培養學生成為“有中國情懷的世界人,有世界胸懷的中國人”。
開展國際教育,首先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要有國家認同和世界理解,建立起孩子的“四個自信”,尤其是對中國文化的自信等。價值觀念要在中學階段打下基底。
還要着力打造中外融合的課程。既堅持我們的基礎教育,發揮優勢和特長,同時吸納國外在教育方面的一些優質發展成果,轉化成綜合的融合課程。
從三十五中的國際教育角度講,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包括創新素養、創新意識,以及學生的動手和辨別能力。
我們看來,國際教育和普通教育實際上是互相促進和整體發展的一個關係。
學校很看重教育是不是能夠真正得到家長和學生的認可,這個是很重要的評價角度。一所“好學校”,最重要的是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
三十五中遵循教育規律,能夠為不同孩子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共性基礎,又為他們的個性和優勢特長髮展提供選擇和發展的機會。這是一所“好學校”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好學校”評價起來很複雜。三十五中在整個辦學歷史中,很重要的是有一批好老師,另外就是有好課程,豐富的課程體系是重要載體,能夠把孩子的培養轉化成現實並落地。總體來説,一所“好學校”是有文化內涵、有精神引領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