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巡賽是貫穿整個賽季的故事——專訪國際滑聯首席商務及營銷官李皎-新華網
2024 12/09 15:13:51
來源:新華網

世巡賽是貫穿整個賽季的故事——專訪國際滑聯首席商務及營銷官李皎

字體:

  新華社北京12月9日電(記者李春宇、曹奕博、單磊)2024-2025賽季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巡迴賽北京站8日在首都體育館落幕。新上任的國際滑聯首席商務及營銷官李皎在比賽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短道速滑項目是國際滑聯改革的“排頭兵”,本賽季新推出的世巡賽由世界盃升級而來,努力呈現激動人心的賽事,開展內容豐富的商業運營,從而讓整個賽季更有“故事性”。

  李皎

精彩賽事吸引年輕群體

  今年6月,國際滑聯提出了“2030前景計劃”,旨在通過改革創新,更好地服務運動員,讓比賽更精彩、更貼近年輕群體。

  “國際滑聯主要負責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樣滑冰、隊列滑這四個項目。為了讓比賽更新穎,我們改革的第一步就選擇了短道速滑,因為這也是年輕人很喜歡的運動,擁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李皎説。

  從世界盃升級到世巡賽,每賽季6站比賽,最終的水晶球獎不僅設置男子、女子個人獎項,還增設了團體獎項。李皎説:“世巡賽強調‘隊伍’的概念,選手們都擰成一股繩,為了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對運動員是一種激勵。”

  12月8日,中國隊選手劉少昂(左)、劉少林(後)、李文龍(右)和孫龍在比賽結束後慶祝。當日,在2024-2025賽季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巡迴賽北京站男子5000米接力A組決賽中,中國隊以6分42秒551的成績獲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與世界盃相比,世巡賽的另一大變化是每位選手可以報滿三項,而原來只能報兩項。李皎認為,參加三項比賽對於運動員的體能是很大的挑戰,但是同時也意味着頂尖運動員在同一個項目上短兵相接的機會更多了,比賽的觀賞性更強,也更具有故事性。

  “通過賽事和文化傳播持續擴大冰迷群體是我們的主要目標,其中青少年是關注重點,他們代表着希望和未來。”李皎説。

賽事文化提升商業價值

  在世巡賽上,每支參賽隊伍都將各自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融入隊伍標識和隊服設計,例如“中國龍隊”“韓國白虎隊”“美國鷹隊”“荷蘭獅隊”。

  李皎介紹,確定隊伍標識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國際滑聯為每支參賽隊伍準備了三個備選標識,充分考慮各自的歷史文化,經過多次協商,最終共同確定隊伍標識和隊服設計。

  圖片來自國際滑聯官網

  “各支隊伍特色鮮明的標識,不僅增加了賽事話題性,吸引眾多冰迷的目光,更為特許商品開發提供了一個新的渠道和途徑。”李皎説。

  在北京站的比賽中,李皎驚喜地發現冰迷對短道速滑項目非常了解。她説:“我開始以為中國觀眾主要關注中國運動員,但是我們發現很多冰迷都能叫出荷蘭、韓國等其他隊伍選手的名字,甚至是他們的昵稱。冰迷們的支持對於國際滑聯和短道速滑項目而言,都是巨大的財富。”

  圖片來自國際滑聯官網

  李皎&&,本次賽事宣傳在傳統媒體以高水平推廣的基礎上,大量應用社交媒體和短視頻進行傳播,無論是內容豐富度還是影響力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的提升,共同推動冰雪運動普及。

“雙奧遺産”成為寶貴財富

  承辦本站世巡賽的首都體育館是“雙奧場館”,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承辦排球比賽,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的舉辦地。

  在6日的混合團體接力四分之一決賽中,加拿大隊打破了此前由韓國隊保持的該項目世界紀錄。而上周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辦的國際滑聯速度滑冰世界盃北京站的比賽中,美國選手斯托爾茲刷新了男子500米和男子1000米兩項場地紀錄。

  12月1日,美國選手喬丹·斯托爾茲在比賽中。當日,國際滑聯速度滑冰世界盃北京站男子500米A組第二次比賽在北京舉行。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對於運動員來説,再次回到奧運場館比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這樣的經歷激動人心。”李皎&&,“雙奧遺産”不僅包含場館等硬體設施,還包括人才軟實力,北京在賽事組織、媒體運營、後勤保障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希望未來有更多賽事可以落戶“雙奧之城”。

  據了解,國際滑聯目前與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共同推動裁判員、工作人員的培養。“本站世巡賽有多位中國裁判在與外籍裁判的合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對於中國冰雪運動發展有很強的推動作用。”李皎説。

  本站比賽,主場作戰的“中國龍隊”收穫了男子500米、混合團體接力、男子5000米接力三枚金牌。李皎&&,中國運動員的優異表現點燃了現場觀眾們的熱情,期待看到中國隊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再創佳績。

【糾錯】 【責任編輯:陶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