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19日),正乙祠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併發布“重張一周年演出月”演出單。 記者 方非攝
昨天是正乙祠戲樓重張一周年紀念日。即日起,這座古戲樓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重張一周年演出月”演出單也對外發布。
正乙祠戲樓是中國最古老、保存基本完好的純木結構戲樓,也是為數不多的室內戲樓,被稱為“中國戲樓活化石”,亦有“首都最美古戲樓”之稱,至今有300多年歷史。梅蘭芳、譚鑫培、王瑤卿等京劇名角兒都曾在此獻藝,共同見證了它的繁華與輝煌。
經歷過群星薈萃的輝煌,正乙祠也遭受過暗淡的時刻。自1860年起,正乙祠幾度沉浮,戰爭時期,這裡被用作倉庫,後又成了煤鋪、學校……之後改為招待所,戲&也用磚砌了起來。後雖恢復了原貌,卻不聞皮黃聲,再無賞戲人了。演員、戲迷們都盼著,那起了停、停了又起的鑼鼓點,能在這裡再次響起來。
“雨順風調萬民好,慶豐年人人歡樂……”2022年4月19日晚,隨着一出崑曲吉祥開場戲《天官賜福》的上演,經典的崑曲唱腔“喚醒”了“沉睡”的正乙祠。能夠再次響起鑼鼓點,恰是北京打造“會館有戲”文化品牌和西城擦亮“京劇發祥地”雙重努力的成果。過去的一年,正乙祠經過修整、磨合,開始開展常態化營業性演出活動。同時,舉辦名家講座、沉浸式演出、文化雅集、非遺展覽等主題活動37場。錄製“會館有戲·昆腔蘭韻”8K紀錄片,出品5集8K紀錄片,將600餘年的崑曲、300餘年正乙祠戲樓和最頂尖的視頻錄製技術相結合,多元化呈現“會館有戲”內容。
為了讓老戲樓持續煥發新光彩、弦歌不絕,助力北京市建設“演藝之都”、擦亮“會館有戲”文化品牌,正乙祠在重張一周年演出月裏安排了十場演出。其中包括駐場大戲“觀其復版”崑曲《憐香伴》和《墻頭馬上》,還有經典崑曲劇目《獅吼記》、京劇《惜嬌》《河東獅吼》等。同時,運營方北方崑曲劇院做出大膽嘗試,讓西方的藝術形式走進傳統戲樓,在十場演出中安排了古琴專題音樂會《高山流水》、小提琴家柴亮音樂會、舞劇《幻茶謎經》等,促進中西文化融合。(記者 張驁)
(原標題:正乙祠古戲樓正式對公眾開放)
-
“中國戲樓活化石”正乙祠古戲樓正式對公眾開放
昨天是正乙祠戲樓重張一周年紀念日。即日起,這座古戲樓正式面向社會公眾開放。“重張一周年演出月”演出單也對外發布。
-
“交通安全摩友暖心驛站”落戶懷柔區范崎路
全國首家“交通安全摩友暖心驛站”近日落戶於范崎路上的“泛崎北站”。
-
兩個賽季國際滑聯短道速滑世界盃落戶北京
2024-2025賽季,北京將在2024年12月6日至8日舉辦第三站世界盃,該賽季世錦賽暫定於2025年3月在北京舉行。
-
應急管理部:聚焦突出問題迅速開展消防安全專項整治
會議指出,近期一些地方接連發生火災等安全事故,特別是北京豐&長峰醫院火災、浙江金華企業廠房火災事故,暴露出隱患排查整治不到位、安全生産責任不落實等突出問題,再次敲響了警鐘。
-
將府公園森林影像季開幕,聯合國家地理打造“公園文化生態”IP品牌
4月18日,2023年第三屆北京森林城市藝術節暨第五屆將府公園森林影像藝術季正式開幕。接下來3個月,將府公園還將陸續推出多種藝術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