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4月6日電(記者張泉、王瑩)氫負離子導體在氫負離子電池、燃料電池、電化學轉化池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未來有望引領一系列能源技術革新。我國科學家日前通過機械化學方法,在氫化鑭晶格中引入大量的缺陷和晶界,開發了首例溫和條件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研究由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陳萍研究員、曹湖軍副研究員團隊完成,相關成果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氫負離子是一種具有很大開發潛力的氫載體和能量載體,氫負離子導體是在一定條件下具有優異氫負離子傳導能力的材料。此領域研究面臨材料體系少、操作溫度高等問題,是潔凈能源領域的前沿課題。
“優質氫負離子導體需要兩種特性‘兼得’,即具備優異氫負離子傳導能力的同時具備極低的電子電導。”陳萍介紹,早在20世紀,氫化鑭就被發現具有快速的氫遷移能力,但電子電導很高。近年來,科研人員往氫化鑭晶格中引入氧以抑制其電子傳導,但氧的引入也同時顯著阻礙了氫負離子的傳導。
陳萍、曹湖軍團隊創新地採用機械球磨法,通過撞擊和剪切力,造成氫化鑭晶格的畸變,形成了大量納米微晶和晶格缺陷。這些畸變可以顯著抑制電子傳導,使電子電導率相比結晶態良好的氫化鑭下降5個數量級以上,同時對氫負離子傳導的干擾並不顯著,從而獲得了優異的氫負離子傳導特性。
更為重要的是,此項研究實現了氫負離子在溫和條件下(零下40攝氏度至80攝氏度)的超快傳導。此前的研究中,氫負離子導體只能在300攝氏度左右實現超快傳導。此外,團隊還首次實現了室溫全固態氫負離子電池的放電。
“許多已知的氫化物材料都是離子—電子混合導體,團隊建立的這種材料工程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有望助力氫負離子導體研究取得更多突破。”陳萍説。
北京要聞
-
我國科學家開發首例溫和條件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
氫負離子導體在氫負離子電池、燃料電池、電化學轉化池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未來有望引領一系列能源技術革新。我國科學家日前通過機械化學方法,在氫化鑭晶格中引入大量的缺陷和晶界,開發了首例溫和條件下超快氫負離子導體。
-
國家稅務總局: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1.2萬億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6日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更好發揮稅收職能作用 更優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穩發展、謀突破、搶先機——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轉型發展觀察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日前在京舉行,與會人士普遍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成果突出,正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變化,鞏固自身發展優勢,持續釋放創新活力。
-
尹力檢查調度清明期間城市運行、安全生産等工作
昨天(5日)是清明節,市委書記尹力通過視頻系統檢查調度城市運行、安全生産、防火等工作。
-
自貿區順義組團啟動重點園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順義區啟動實施北京自貿區順義組團重點園區發展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圍繞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天竺綜保區、北京中德産業園,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提振重點産業提質增效、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等方面提出30項重點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