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網北京4月3日電(記者趙旭)由合成生物企業北京微構工場牽頭,8所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16家相關企業聯合發起的“合成生物技術與智能生物製造創新聯盟”日前在北京成立,這是國內首個集産學研為一體、打通合成生物技術研發和智能生物製造的創新聯盟。
《“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生物科技創新和産業化應用,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領域,做大做強生物經濟。力爭到2025年,我國生物經濟總量達到22萬億元。其中合成生物學和生物製造作為生物經濟的重要底層技術,將發揮關鍵性的推動作用。
微構工場聯合創始人吳赴清介紹,該創新聯盟集聚合成生物學與智能生物製造領域産學研用優勢資源,面向醫療醫藥、化學品、生物材料、生物能源、農業和食品等領域,以提升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為目標,以推動産業協同創新、産出重大科技成果、創制高價值專利和技術標準為任務,組織開展協同攻關,推動合成生物學與智能生物製造産業升級,助力我國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在生物經濟發展過程中,創新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嫁接”起産業和科研機構,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速開展高水平科研,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希望該聯盟能加速推進相關領域的産學研融合協同,為我國生物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陳國強説,合成生物是一個多學科交叉領域,需要加快提升生物技術的創新能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基礎研究,促進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加強供需協同,釋放創新活力。相信該創新聯盟的成立,將進一步暢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深度合作,推動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促進合成生物學和智能生物製造産業的快速發展。
北京要聞
-
中外影片報名“天壇獎” 北京國際電影節搶先看
1488部中外影片報名“天壇獎”,九大主體板塊活動全面恢復線下舉辦。
-
2023年北京半程馬拉松4月16日開跑 參賽規模2萬人
2023年北京國際長跑節——北京半程馬拉松將於4月16日7時鳴槍,起點為天安門廣場,終點為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慶典廣場,參賽規模2萬人。
-
我國在華北7大河流水系開展河湖生態環境復蘇行動
水利部近日發布《2023年華北地區河湖生態環境復蘇實施方案》。
-
北京:合成生物技術與智能生物製造創新聯盟成立
由合成生物企業北京微構工場牽頭,8所國內高校和科研院所、16家相關企業聯合發起的“合成生物技術與智能生物製造創新聯盟”日前在北京成立。
-
北京“百年”海派弄堂重煥新生
作為北京市西城區首批文物建築活化利用計劃的第一個中標項目,歷經近三年修繕後的“百年”海派弄堂——新市區泰安裏“變身”泰安裏文化藝術中心正式開始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