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産植根於時光脈絡,又深嵌當代生活,對其保護利用註定是一項系統工程。隨着《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並稱為北京三條文化帶,成為北京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推進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要內容。
作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長城文化帶”專項規劃,2019年,《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髮展規劃(2018年-2035年)》公布。《規劃》描述:北京長城文化帶的空間布局確定為“一線五片多點”:“一線”,是北京長城墻體連續形成的遺存線,全長520.77公里,分佈在昌平、平谷、懷柔、延慶、密雲、門頭溝六區,是保護工作實施的主要對象;“五片”,即5個核心組團片區,從西向東分別是沿河城組團、居庸路組團、黃花路組團、古北口路組團、馬蘭路組團,每一片幾乎都被明星段長城“冠名”,例如古北口路組團有古北口景區、金山嶺景區、司馬&景區;“多點”,即長城沿線衛城、所城等指揮中樞及關口、城堡、堡寨延續至今的村鎮,是長城相關文化傳承、發展的主要載體。
為加強長城本體的保護,2019年,北京市文物局印發《關於進一步落實北京市長城保護員相關工作的通知》——在有長城分佈的地區建立長城保護員隊伍,在長城分佈的鄉鎮統一招聘長城保護員,進行全員培訓、持證上崗,建立區、鎮(鄉)、村三級長城遺産保護管理體系,逐步實現長城重要點段全天巡查、一般點段定期巡查、出險點段快速處置、未開放長城科學管控的全覆蓋、無盲區的長城遺産保護網絡。市文物、財政部門指導長城沿線各區設立專項資金,為長城保護員提供必要的補貼和裝備。截至目前,北京市的長城保護員隊伍已達488人,分佈在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延慶區、密雲區、門頭溝區。
從2019年至今,北京市的長城保護員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積極勸阻游客攀登非開放段長城,宣傳長城保護尤其是“野長城”保護工作;及時上報巡邏點段險情,為長城搶險加固提供一手資料;在巡查過程中,長城保護員還發現散落在長城周邊的鎮北&、警門等石刻文物,發現並保護鐵炮、石雷等武備遺存。
在“2021年度北京長城保護員培訓班”上,北京市文物局首次對全市長城保護員、長城沿線各區文物主管部門、各鄉鎮有關負責人開展法律法規與政策、保護理念與技術、公眾溝通能力與技巧等方面的培訓。同年,在福州舉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4屆世界遺産大會上,八達嶺長城被世界遺産委員會評為保護管理示範案例,以北京箭扣長城保護工程和八達嶺遺産影響評估為代表的長城保護管理實踐,為各國開展線性文化遺産保護貢獻了“中國經驗”。(記者 崔毅飛)
(原標題:488名長城保護員守護長城文化帶)
-
488名長城保護員守護長城文化帶
文化遺産植根於時光脈絡,又深嵌當代生活,對其保護利用註定是一項系統工程。
-
文化和旅游部發文推動在線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
用好財政獎補、項目投資、消費促進、政務服務等措施手段,支持在線旅游經營者參與文化和旅游消費惠民活動。
-
高校畢業生文化專場招聘會舉辦 就業崗位300余個
很多招聘單位的展&前排起了長隊。開心麻花白芍(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招聘展板上,畫着沈騰“你過來啊”的搞笑名場面。
-
53組文物首博展示“輝煌中軸” 感受古都獨特魅力
永定門石匾、正陽門正脊壓勝寶盒、青花鳳首扁壺等53組(件)文物、16米長的中軸線沙盤,還有市民收藏的中軸相關舊物,將帶領觀眾穿越700年,看中軸變遷,感受古都北京的獨特魅力。
-
聯合行動 京津冀將在檢驗檢測認證領域協同監管
今年,三地將進一步提升協同監管能力,促進京津冀檢驗檢測認證機構一體化高質量發展。